圖説:上京為武漢打造國粹小長假 官方圖
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清明延伸出的三天小長假,也隨之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好時機。除了踏青掃墓、祭拜先祖這些約定俗成的禮儀之外,閒暇之餘,觀賞京昆、評彈等也是國家級非遺的戲曲曲藝演出,也日漸成為常態。如今,節日與戲曲兩項疊加的“非遺”,在“文旅融合”的契機下,為上海戲曲院團創造了巡演良機。對於在各個劇種方面都位於全國前列的上海戲曲院團來説,小長假不放假,無論是在為即將上演的新戲進行最後的打磨排練,還是趕赴外地演出,都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創造了“戲曲新檔期”。
京劇熱演安徽武漢
長三角地域內,安徽黃梅戲也是頗受歡迎的大劇種,但安徽觀眾對京劇也情有獨鍾。日前應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10週年之邀,陳少雲、安平、傅希如等上海京劇院名家在5天裏送去5場傳統大戲,現場火爆。
小長假期間,上京又受邀參演第七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無論是鐵桿戲迷還是京劇“小白”,都可以在皮黃京韻中感受一把海派京劇的魅力。昨天下午,一場為青年學子量身打造的互動京劇普及講座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展開,主講人傅希如作為上京第六代楊子榮傳承人,給師生們介紹了相關京劇知識。多年來,進校園,始終是戲曲普及的必經之路,也頗受莘莘學子的歡迎。戲曲社也成為校園裏的活躍社團,京昆戲迷的平均年齡,明顯低於其他劇種。明晚,傅希如還將於武漢劇院領銜主演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談與演的雙重示範,可以讓學生觀眾更加了解京劇奧秘。
圖説:上京為武漢打造國粹小長假 官方圖
今晚,京劇院還將於武漢劇院上演摺子戲專場《擋馬》和《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失·空·斬》取材自《三國演義》,由三齣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的摺子戲構成,《空城計》一折被譽為《失·空·斬》的戲核,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神通廣大,集中呈現了諸葛亮一角唱、念、做的功底,而戲中手執羽扇、氣度不凡的諸葛亮將由老生王珮瑜飾演。
南音“先行”粵港灣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同時,粵港灣大灣區也是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戲曲院團的“文化先行”在傳統假日裏分明顯現。上海昆劇團日前剛剛赴京參加國家大劇院主辦的全國崑曲展演周,並隨梅花獎藝術團赴香港慶賀西九龍戲曲中心開幕演出。昨天,上昆又啟動了粵港澳大灣區巡演的第一站——澳門。今年恰逢澳門回歸20週年,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播中華戲曲,上昆受澳門大學的邀請赴澳門進行展演,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張靜嫻今天專程為澳門大學的學生帶來了一場“南音北韻”的講座,上昆優秀青年演員蔣詩佳和譚許亞,則將於明天,給師生帶來俞言版《牡丹亭》,力圖再現俞振飛、言慧珠兩位戲曲表演大師的身形與韻味。隨後,唯有上昆能夠復排而出的湯顯祖《臨川四夢》的巡演,將拓展版圖至深圳、廣州等城市,以及香港地區。
圖説:上昆將至澳門演出《牡丹亭》 官方圖
上海評彈團的原創中篇評彈《林徽因》,因其表演形式、舞臺美術等方面的創新演繹,而贏得全國口碑,故而受到各地邀約,也將於4月18日開啟第五輪全國巡演,抵達廈門、柳州、南寧、昆明四座城市,為南方觀眾播撒都市評彈的聲音。《林徽因》融入了蔣調、俞調、陳調、麗調、張調等十多種唱腔,首演3年來,在全國近30個城市巡演60余場,足跡遍佈大江南北,甚至首次演到了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最遠行至甘肅敦煌,還將赴台灣地區演出2場,成為近幾年來巡演規模最大的評彈書目。(記者 朱光 趙玥)
馬上評|經濟融合 文化先行
新一輪經濟發展有兩大重點區域,一是“長三角一體化”,二是“粵港灣大灣區”。其中,上海青浦、蘇州吳江、浙江嘉善已經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當下熱議的就是,以上三地的跨省市合作。在經濟發展“求同”之前,兩大區域的傳統文化,倒是已經貫通已久。加之,“文旅融合”的大好時機來臨,更是讓區域內文化傳播,完全可以先行到位。
僅以長三角為例,發源於嵊州,發祥于上海的越劇;盛行于蘇州和上海兩地的評彈;形成于上海大世界的獨腳戲、滑稽戲,在蘇錫常也都有“兄弟”;“徽班進京”前的徽人戲班與京劇的不解之緣……都浸潤著文化與歷史發展的血脈,聲腔裏都是口口相傳的百年故事。因而,我們不僅要鼓勵傳統文化和戲曲在以上兩大區域的流轉,還應趁著傳統假日小長假,鼓勵戲曲新檔期的維繫和發展。經濟越是發展,我們越不能忘記自己的身份和歸屬。(朱光)
責任編輯: 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