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開放

2019-04-23 09:20:1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開放

  遊客在觀虎橋上可近距離觀賞猛獸。邵劍平 攝

  本報訊(記者 欒吟之)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昨天開放。市民遊客到這裡與其説是“來看動物”,不如説是“到動物家裏做客”——上海動物園首次嘗試設置“沉浸式”展區,以上海濕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營造為主,展示在這兩種生境中棲息的動物物種。通過展區內的觀景臺和木棧道,人們可以近距離、多視角觀賞動物。比如可以看到小爪水獺自由自在地游泳、吃魚,在陸地上追逐打鬧,還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它們潛水時的有趣場面。

  “鄉土動物區選擇‘世界地球日’向公眾開放,是希望宣傳保護野生動物以及它們棲息地的重要性,更大力度保護鄉土物種。”上海動物園園長裴恩樂説。據悉,展區于2017年8月在原小獸園和豹房地塊進行改擴建,建成後的展區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既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獺、獐、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等,也有本區域的代表性物種豬獾、狗獾、貉、綠頭鴨等。

  記者看到,鳥區由湖面、淺灘、溪流、小島等景觀組成,湖面中心小島上還佈置了岩石、枯木、樹樁、棲架等設施,不僅有利於鳥類活動,還能吸引本地野鳥。在獐和黃麂展區內,斜坡、草坪、灌木叢,足夠大的空間滿足了它們躲藏、奔跑的需要;貉、狗獾、豬獾等小獸展區則營造了以灌木、水池等為主的生活環境,輔以各種樹洞和土穴。這些模擬動物本身棲息地的設計,讓動物最大可能展示其自然行為。

  這裡的19種鄉土動物,都與上海息息相關。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丹頂鶴,曾棲息于浦東航頭地區;同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東方白鸛,1982年在上海動物園實現物種首次繁殖,其種群在上海主要分佈于南匯東灘、橫沙東灘、崇明東部和北部,近年來種群數量不穩定;土著動物貉近幾年在上海地區的遇見率不斷上升,展區裏的幾隻貉都是市民救助到園裏來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