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台北城市論壇”上 嘉賓熱議全方位交流合作

2019-07-05 13:48:5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本報記者 洪俊傑

  “上海-台北城市論壇”進入第十個年頭。昨天,海峽兩岸官員、學者與青年共聚金山,通過主題演講、分論壇互動等形式,共議兩座城市的“創新、合作、未來”。

  更大舞臺展現在兩地青年面前

  “我有幸見過台塑集團的王永慶先生。他是白手起家的典範,無數個王先生引領了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他的成功絕不是簡單的運氣使然,而是靠涓涓細流、蔚為大觀的人生努力。”在論壇主題演講上,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提出,兩岸青年要做到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真正提升謀生能力、創新能力與奉獻能力。

  青年人的能力培養,離不開各方的努力。目前,上海正推進滬臺全方位交流合作,為台灣青年施展才華、實現抱負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數據顯示,上海涉及臺青創業項目基地有20多個,涉臺創業企業及團隊800余個,臺青在滬創業人數超2000人。上海還率先出臺了《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為大陸首個省級層面推出的惠臺政策。

  當下,更大舞臺展現在兩地青年面前,那就是“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這都會對兩岸青年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周漢民表示,真誠期待台灣的青年人能順勢而為、乘勢而進、共襄盛舉,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之一,形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同奮鬥氛圍。

  推動文化藝術界攜手共贏

  在之後的文化分論壇上,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蔡宗雄以鬧市村落“寶藏岩”為例,與上海同行分享了都市更新的經驗。上世紀60年代,民眾在此處搭建了大量建築,經年累月後破舊不堪。從2010年起,台北市政府借助“藝居共生”概念,通過藝術家駐村為老建築注入新生命,如今成為了島內文青打卡地。“我們不僅要保留老屋的歷史風貌,更要關心裏面有什麼人、做什麼事,這樣才能讓老建築真正‘活’起來。”

  台北的做法得到上海同行的呼應。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于秀芬介紹了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理念,提出要“見人見物見生活”。在剛剛過去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前後,上海為市民送出了非遺文旅大禮包,其中既有12條精心設計的非遺旅遊線路,還有品嘗上海味道的非遺美食地圖,“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讓市民感到並不遙遠”。

  2010年上海台北簽署文化交流備忘錄,為兩市文化交流合作奠定長效機制,這些年來兩地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我們也想借助這一平臺,學習台北的好做法與好經驗。”于秀芬向台北朋友表示,希望兩岸繼續以共同的中華文化為紐帶,進一步加強雙城在文化領域交流與合作,推動文化藝術界攜手共贏。

  分享智慧城市建設經驗

  “打造城市治理一張網,要像繡花一樣精細。未來人工智能也會用在生活垃圾分類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在介紹上海智慧城市發展時説,上海在城市安全運行、社會管理服務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要通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來拓展新空間、激發新動能”。

  他還告訴台北客人,通過建設雙千兆寬頻城市,上海已成為5G發展最領先的城市之一。與此同時,上海正聚焦推動社會智慧化治理,打造精細之城;聚焦便捷普惠的民生服務,打造溫暖之城;聚焦數字技術賦能發展,打造創新之城。

  “上海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台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呂新科介紹了台北智慧城市的創新協作生態。這一生態以政府為平臺,打造台北智慧生活實驗室,使各類要素逐步到位,努力打造宜居永續的智慧城市。

  “熱忱歡迎上海同仁能去台北走一走看一看,給我們提出建議。”呂新科向台下的上海朋友發出了邀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