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集結號”呼應上海開放“進行曲”

2019-07-15 10:54:41|來源:新華社|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觀察中國利用外資的情況,上海是一個很好的窗口。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設外資項目3247個,同比增長49.2%;合同外資228.63億美元,同比增長6.3%;實到外資97.54億美元,同比增長13.9%。更大的內需市場、更有力的開放措施和更優的營商環境,是外資選擇上海、選擇中國的重要原因。

      結構更優

  大項目、“第一”項目、增資項目紛紛落地

  在上海東南部的臨港地區,特斯拉超級工廠主體結構基本完工,朝著年底部分量産的目標穩步邁進。

  在上海市中心的陸家嘴金融城、外灘金融集聚帶,國內首家外資控股保險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等標誌性項目紛紛落戶。

  從投資巨大的超級項目到打破空白的“第一”項目,從高科技製造業到金融服務業,上海不僅利用外資數量和金額穩步增長,結構和品質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總部經濟”是上海利用外資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以百時美施貴寶、蘋果電腦等企業為代表,上海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3家,累計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693家。不僅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也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外資熱土之一。

  既有新朋來,更見老友喜。德國巴斯夫亞太區總裁柯迪文説,企業累計為在上海的研發中心投資了1.8億歐元,在中國的不少研發實現了“在中國、為世界”。未來將繼續投資30億元人民幣,升級巴斯夫科創中心,增強對亞太區汽車和化學新材料行業的服務能力。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楊朝表示,上海上半年實到外資兩位數增長,説明外資正以上海為中心加速佈局中國市場。而外資結構與品質的提升,也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寫照。

      信心更強

  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

  分析當前世界經濟,隨著國際貿易投資放緩,保護主義負面影響加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呈增多趨勢。

  反觀中國,正通過上海這個窗口,源源不斷輸出深化改革開放的確定性。  GE國際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説,當前中國已成為GE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城鎮化進程、“一帶一路”、清潔能源、“互聯網+”——在段小纓看來,這些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舉措,對GE來説都意味著巨大發展機遇。

  位於上海的GE中國總部,也是GE全球運營亞太中心和上海數字創新坊的所在地。段小纓表示,GE在中國的三大發展戰略:全面本土化,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全球合作夥伴,全速數字化,就是為了抓住新一輪的市場機遇,與中國經濟和合作夥伴共成長。

  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集中展示改革開放效應的一個平臺。法國歐萊雅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説,去年首屆進口博覽會上,歐萊雅在中國首發的四個品牌,已經有三個與中國消費者見面並受到歡迎。在今年舉行的第二屆進博會上,歐萊雅將亮相新設立的高端消費品專區,更好滿足中國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

  GE和歐萊雅是外資企業信心增強的縮影。來自中國美國商會的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對經濟和投資計劃放緩有所擔憂,會員企業明確表示中國仍然是所在行業近期全球投資計劃的重中之重,有50%的會員認為中國將採取措施進一步向外國企業開放市場。

      環境更好

  讓外資感受“店小二”服務和“上海速度”

  今年5月底,輝瑞普強全球總部揭牌儀式在上海舉行,這是跨國藥企首次在中國設立全球總部。輝瑞普強全球總裁高天磊表示,吸引企業最終將全球總部落戶的,不僅是上海的人才儲備,還有政府的“店小二”服務和“上海速度”。尤其上海首創的“一網通辦”平臺,將一些原本需要數周乃至數月的流程壓縮到以日計算。

  更好的營商環境,是“穩外資”的關鍵。今年初,上海制定營商環境改革2.0版,提出今年行政審批事項承諾審批時限平均減少50%,提交材料平均減少50%。

  上海市、區兩級已經行動起來,在服務外資上形成“一盤棋”效應。上海市商務委重點推進“政企合作圓桌會議”長效機制,今年上半年按歐盟、美、日等專題召開了5場圓桌會, 52家參會外企代表一共提出了130個問題或建議,近七成得到解決。

  上海的各區也各顯神通。如靜安區發佈“全球服務商計劃”,浦東新區對重點企業設立“一對一”服務專員,金山區建立從項目意向落戶到建成投産的全生命週期跟蹤平臺,實時解決問題。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在自貿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繼續“瘦身”的基礎上,近期上海市相關部門又研究形成《上海市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的若干意見(送審稿)》,進一步加快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集聚,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記者何欣榮、周蕊、有之炘)

  原標題:上半年項目數增加近百分之五十

  外資“集結號”呼應上海開放“進行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