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錕
今年的5月21日,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正式揭牌,這是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之所以選擇上海“先行先試”,工業和信息化部給出四條理由:上海産業門類齊全,具有大數據的資源優勢,智慧應用的基礎也已初步形成規模,且上海擁有比較優質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
2018年,人工智能上升為上海優先發展戰略,此後産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尤其是去年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後,上海的人工智能産業釋放積極信號的頻度越來越密:大會簽約重點項目全部落地,徐匯濱江、張江人工智能島、楊浦長陽創谷等集聚效應明顯,諮詢委員會、SAIL大獎加速推進,用智慧技術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正形成上下共識。
8月29日,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再次激蕩黃浦江畔,一場更加市場化、國際化的大會正靜待各方高朋。上海也將以大會為契機,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和産業發展,成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地、産業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集聚效應凸顯
人工智能是上海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三大産業之一。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説:“發展人工智能,一定要有站在國家層面、全市層面的戰略定位,把人工智能作為上海抓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合作的一面旗幟。”
據統計,全國已有1/3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上海的人工智能核心企業已超過1000家,泛人工智能企業超過3000家,人工智能相關産業規模超7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微軟、亞馬遜、BAT、科大訊飛等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在上海佈局;商湯、寒武紀、雲從、地平線、雲知聲、達闥等獨角獸企業落地發展;依圖、智臻、優刻得、深蘭、流利説等本土人工智能企業加快成長;極鏈、圖麟、西井、燧原、氪信、虎博等初創企業迅速壯大。
去年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瞄準AI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關鍵核心領域,集中簽約了一批全球人工智能創新項目,包括産業基金、研究院、AI創新平臺和AI創新中心(實驗室)等。
如今,這20個項目全部在滬實現落地,給上海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注入全新活力。今年5月24日,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暨微軟—儀電人工智能創新院正式揭牌,並啟動人工智能人才培訓體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人工智能人才現在是非常稀缺的。而且我們不光需要理論的人才,更重要的還要有能夠去實踐,結合實戰與理論的人才。”上海儀電集團總裁蔡小慶説。
商湯科技與徐匯區政府簽署的“商湯上海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原型機研發項目”落地生根,項目以商湯自主研發的Parrots深度學習平臺為核心,研製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原型機,將為AI應用提供澎湃動力。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和松江區政府合作的“G60腦智科創基地”正穩步推進,有望在兩年內完工……
頂層設計層面,打造“AI朋友圈”——上海人工智能發展聯盟,為行業搭建政、産、學、研、資、用資源協同平臺;成立人工智能産業領導小組,16個委辦局共同為AI産業發展“護航”;設立人工智能專項資金,2018年兩批共83個項目獲得支持,産業投資基金已形成組建方案……
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AI生態圈”已初步形成,未來必將釋放出強大動能。
應用持續深化
不能落地、沒有應用的AI技術註定是走不遠的。在這一輪發展中,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實驗室技術,而是作為通用技術得到更廣泛推進。AI+教育、AI+醫療、AI+製造、AI+交通、AI+金融、AI+安防……大量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面世,並已成為現階段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決勝場。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後,上海率先在全國發佈“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實施計劃”,並先後公佈了兩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其中首批場景建設共吸引全球170多個解決方案,涉及美日荷法等國。
匆忙就診,不知道該去哪個診室?別急,AI能夠幫上忙。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彭滬説,在急診大廳,作為醫師助理的人工智能會模擬醫師詢問患者幾個問題,根據病情需要,還會給患者測量血壓、脈搏和體溫,AI將通過這些診前數據,初步判斷患者的病情並推薦相應診室。目前,AI企業為十院定制了涵蓋4000多種專科疾病智慧診療平臺,實現為患者在45秒內就實現免排隊掛號、精準問診、建議檢驗、自動分診等操作,有效減輕了急診壓力。
長陽創谷則是“AI+園區”建設的縮影。今年6月11日,長陽創谷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園區正式揭牌,園區內多項AI服務平臺正式向公眾開放。目前,長陽創谷逐步形成了以“創新平臺+技術支撐+創新企業+場景應用”四位一體的“雙創”生態,集聚了AI-Link、新氦科技體驗空間、百度(上海)創新中心、埃森哲中國數字創新中心等,構建AI新技術實驗場,助推攻克技術難關。長陽創谷園區管理方表示,園區正在打造以人工智能為主導的信息技術産業,力爭建設成以“AI+”園區為主要特色的上海市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範點。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錶示,人工智能應用的開放,為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迭代提供了落地可能性,以應用促産業、以産業帶應用的態勢將更加顯現。
以第一批試點應用場景為例,在場景方和解決方案過程中,很多場景方和企業達成了深度合作意向。比如,臨港與圖森未來開展深度合作,打造世界級“洋山港智慧網聯集卡的港鐵聯運樞紐”應用示範;腫瘤醫院與騰訊建立了上海首個醫療“人工智能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建設銀行上海分行與雲從科技,共同提出基於人工智能的“未來銀行”新理念。
未來,上海市將圍繞“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加速人工智能在金融、交通、醫療、安防等領域的全面應用,到2020年,上海要形成60個AI深度應用場景、6個創新應用示範區,在全國率先形成以AI深度應用為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
未來值得期待
一場高水準的盛會,給一座城市、一個産業帶來的助推力是無限的。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給上海帶來的改變已充分證明這一點。
今年,上海將在浦江兩岸再次
搭起舞臺,迎接來自全球的人工智能領域頂尖科學家、行業專家及著名企業家,共同圍繞核心技術、行業落地、産業賦能、發展要素、治理機制等熱門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發現全球人工智能行業新趨勢、新動向,併為我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提供“上海觀點”“上海方案”。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人工智能大會將繼續堅持“高端化、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並突出“智慧化”的辦會方針,大會設置“高端論壇、主題活動、應用展示、智慧體驗”四大板塊。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大會的論壇板塊將全面升級,更聚焦、更全面。除了隆重的開幕式和兩場高規格主論壇外,還將圍繞前沿演算法、類腦智慧、AI晶片、無人駕駛、智慧機器人、AI+5G、AI+教育、AI+醫療、AI+工業,以及投融資等熱門課題,推出10場主題論壇,同時還會有系列行業論壇和特色活動,助力人工智能産業和技術創新融合發展。
據透露,這次來的重量級嘉賓,既包括圖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羅傑·瑞迪這樣的“老朋友”,也包括聯合國工發組織總幹事李勇、特斯拉CEO馬斯克等“新朋友”。可以期待,嘉賓們精彩的觀點屆時將從黃浦江畔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人工智能跟電力一樣,是為城市和經濟社會廣泛賦能的通用型技術,誰搶佔了先機,就贏得了未來。但正因為其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地位,要取得突破發展並非易事。當前,上海人工智能的發展總體形勢向好,仍存在不少短板和瓶頸問題,尤其在基礎研究、原創成果、頂尖人才、技術生態、基礎平臺、標準規範等方面距離世界領先水準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吳金城表示,作為大會的舉辦地,上海將借助和發揮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機遇和優勢,吸引更多全球智庫、創新中心、國際巨頭落“滬”,不斷挖掘和探索應對方法,以新思路、新方法推進人工智能産業的健康發展,加快把上海打造成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