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書展期間,虹口區建投書局展位以“潮·北外灘”為主題,給讀者帶來視覺和選書上的雙重驚喜。
■本報記者 許旸
2019上海書展期間,上海國際文學周把多項重頭活動 “投放”虹口區——無論是馬原、劉亮程、羅伊·雅各布森等30位中外作家在北外灘建投書局圍談“家園”;還是700個座位的虹口區工人文化宮上演“詩歌之夜”,現場都人氣火爆,幾乎一票難求。不僅把上海書展“搬”到了家門口,虹口區還策劃推出一系列讀書活動,書香觸角遍及全區的多家社區圖書館、市民驛站、菜場書屋、實體書店、快遞網點、郵局……
在上海,書香滿城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以市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閱讀的“神經末梢”探至街頭巷尾。光是虹口區,就以打造“書香虹口”為主線,發起成立了新時代市民讀書會聯盟、發佈市民喜愛的“彩虹書單”、多家分會場參與舉辦上海書展·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出臺扶持實體書店政策等,而這正是上海積極建設書香社會、打造新時代閱讀高地的生動縮影。
增設“紅色書架”,近300家讀書會惠及細分讀者群
連續三年,虹口區先後在社區圖書館、市民驛站、菜場書屋、部分實體書店、快遞網點等場所增設“紅色書架”。今年上海書展期間,虹口區又進一步與郵局合作,舉辦“守初心,傳文化——Hong書架”主題活動,在全區十個郵政網點布點首批郵局紅色主題書架,引發了不少好奇的市民爭相“打卡”。
“Hong書架”,顧名思義,是“紅”的拼音,聚焦“新思想”“主題教育”“形勢教育”等紅色主題,陳列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不忘初心——堅守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等50余種書籍,整齊醒目。相關負責人説,虹口區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積澱,“紅色書架”把文化傳承與虹口郵政的愛國情懷有機結合起來,推動一批紅色圖書“看得見、拿得到”,也讓主題閱讀更加“觸手可及”。
據了解,目前虹口共有各類讀書會近300家,但並非千篇一律的“連鎖複製”模式,而是在持續經營中形成各具辨識度的定位,擁有了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細分讀者群。比如,既有面向青年白領尤其是金融愛好者的“高頓讀書會”、關注先進代表青年的“青聯讀書會”,也有主打基層和社區的“順豐小哥讀書會”“虹陽詩社”,還有針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知音讀書會”、關愛聽障人士的“無聲世界讀書會”等,其中28傢具有鮮明特色的讀書會自發成立讀書會聯盟。
在業內看來,廣泛讀者群是讀書會爆發的天然驅動力,但只有每家讀書會精益求精,相互呼應形成聯動,滿足不同梯度閱讀需要,才能共同塑造上海高品質的閱讀生態。如“新時代市民讀書會聯盟”通過同步舉辦各類閱讀分享活動,讓白領青年、社區居民、在校學生、醫師群體、快遞小哥等不同群體都走上講臺,講述分享他們的閱讀生活和人生感悟。此外,虹口區還發動讀書會、市民群眾推薦百餘本書籍,從中遴選出十本優秀書籍組成的“彩虹書單”,涵蓋紅色文化、歷史、文學、科普等題材,如《青年們,讀馬克思吧》《誕生:共和國孕育的十個月》《我們如何思維》等。
培育海派讀書會品牌,吸引更多市民閱讀城市之美
今年的“詩歌之夜”,並不是第一次在虹口舉辦,連續三年,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與虹口區合作,將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詩歌之夜”和相關十余場活動都放在虹口市民家門口,引發廣泛關注,逐漸形成了品牌效應。
除了上海國際文學周,今年書展期間,虹口區分別與市政協、上海郵政、“申活館”等單位組織合作,開展多場新書發佈和分享活動,比如“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新5卷首發儀式在虹口舉行;梳理虹口電影文化歷史脈絡與區域分佈的“虹口電影文化地圖”發佈,實體手繪版結合H5線上應用方式呈現……
今年上海書展現場,“建投讀書會”品牌以“潮!北外灘”為主題,舉行書展現場和北外灘地區聯動閱讀推廣,邀請了錢永剛、曹天元、喻榮軍等學者和編劇,講述魯迅、愛因斯坦、蕭伯納、葉澄衷、錢學森等七位與虹口北外灘有關的文化名人故事。無論是書展展位每天變換的主題展桌,以視頻、報紙、文創展品等方式吸引市民,還是今年建投書局舉辦“流動的江南”“大師傳承——新文化運動大師”等系列主題活動,都深受年輕白領歡迎。
眼下,閱讀熱潮也延伸到了展覽、快閃等多元形式,拓寬了書香維度。比如,虹口區邀請市民從北外灘出發,在學者的專業講解下,用腳步丈量閱讀城市之美,感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雙重樂趣,引來千余名市民報名參與活動;而在海派文化中心、虹口區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等地,“永不消逝的電波——李白烈士”等主題展覽也成就了書香蔓延的另一種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