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恰逢論壇成立20週年,發佈兩份年度旗艦報告,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啟幕,有何看點
4月18日,參會人員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標誌前合影留念。 新華社 發
從18日起,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啟幕,亞洲乃至世界進入“博鰲時間”。
疫情危機疊加百年變局,本屆特殊背景下的年會為何能吸引世界各國數千位嘉賓參加?它向外界傳遞怎樣的信號?又有哪些看點值得期待?
看點一:參與全球治理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習近平主席2018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這樣説。
本屆年會不僅是疫情形勢下一次特殊的年會,也因恰逢論壇成立20週年,備受各界關注。
“本屆年會成為今年世界上首個以線下會議為主的大型國際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介紹道。與會嘉賓包括74位部長級官員和前官員,數十位國際組織領導人、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代表,近百位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和知名專家學者;同時,還有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名代表,以及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媒體記者,參會註冊人員超過4000人。
嘉賓們參會的熱情為何如此高漲?輿論認為,加強全球治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這從年會主題可見一斑——“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 合奏‘一帶一路’強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秀軍指出,這是疫情之後,全球召開的最大規模線下會議,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向世界展現出中國以及亞洲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的顯著成就和強大信心;二是,説明當下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需求和動力在增加;三是,它也是中國主動適應世界變局、貢獻中國智慧、凝聚亞洲力量的積極舉動。
“自疫情發生以來,各國開展了很多線上外交活動。但這些虛擬互動無法取代線下面對面的交流。”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助理、外交學系主任張驥認為,眼下外界對於中國的發展道路有各種不同的聲音。通過本屆年會,中國一方面將會向外界傳達繼續對外開放的重要信號;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正以越來越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治理。最近幾天,中國領導人剛剛和法德領導人舉行視頻峰會,討論氣候等多方面議題;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也在中國訪問。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看來,本屆年會的主題和議程別有深意,其一,它不僅表明中國在抗疫和復蘇方面的進展,也説明“十四五”規劃對於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有一整套路線圖,包括碳中和、發展模式轉型等。其二,它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亞洲視角”。疫情之下,疫苗民族主義和接種鴻溝暴露了西方文明的自以為是和自私自利。怎樣才能適應時代轉型?亞洲正在給出方案。其三,民間搭臺、各方一起唱戲,博鰲論壇對世界經濟論壇的模式進行創新,使其更結合亞洲特色,更體現亞洲智慧。“多邊外交是中國外交的重要舞臺,但不光是別人已有的多邊舞臺,我們自己也要搭臺。”
看點二:展示亞洲智慧
日曆翻回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余波未盡,經濟全球化、區域化不斷發展,歐洲一體化、北美自貿區腳步加快。如何保持本地區經濟健康發展、加強協調合作,成為亞洲各國的共同課題。在此背景下,2001年2月,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在博鰲召開大會,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成立,為各國政府、商業領袖和專家學者提供一個高層對話平臺。
“博鰲亞洲論壇20年來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發展。”李保東如是概括。亞洲發展的動力何在?亞洲如何為世界發展繁榮繼續作出貢獻?人們想從本屆年會找尋線索。
據介紹,本屆年會分為“解讀中國”“把握世界變局和亞洲的發展大勢”“一帶一路合作”“擁抱産業變革”等六大板塊,主題涵蓋數字貨幣、人工智能、5G、碳中和、雙循環、新冠疫苗、供應鏈等數十個熱門話題。
18日上午,作為傳統保留節目,本屆年會發佈了《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兩份年度旗艦報告。報告認為,今年亞洲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亞洲將成為全球可持續復蘇的重要引擎。“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亞洲經濟也呈現諸多亮點和機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在解讀報告時説,疫情下數字經濟迎來新機遇,亞洲區域經貿合作持續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成就顯著,“一帶一路”建設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合作成果亮點頗多,貿易和投資逆勢增長。
“人們探討亞洲經濟,其實也是探討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問題。”徐秀軍指出,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其中中國又發揮著“火車頭”的作用。在全球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西方國家紛紛加強保護主義措施的時候,亞洲主要經濟體還能簽署經濟總量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難能可貴。這也反映出亞洲經濟體通過合作來擺脫貿易投資下行、經濟增長困境的努力。
看點三:提出中國見解
“獨行快,眾行遠。”習近平主席2015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這樣闡述“合作”的重要性。
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曾三次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演講,就建設“一帶一路”、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和世界美好未來發出中國聲音。自2016年以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均已寫入聯合國重要決議。
中國不僅口頭説,也在動手做。迄今,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如今又逢“博鰲時間”,中國領導人在年會期間的活動備受矚目。李保東稱,中國領導人將出席年會開幕式,並參加中美企業家座談會等一系列重要活動。此外,應各方要求,本屆年會還新增了“解讀中國”“一帶一路合作”兩大板塊,探討加強國際合作和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張驥指出,外界對於“中國見解”有關注有期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疫情危機尚未結束,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二是自特朗普時期以來,戰略競爭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要方面;自美國新總統上臺以來,態勢又出現一些變化。在此背景下,外界對於中國內外政策高度關注,其中包括外交政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在全球事務中所扮演角色。往屆年會上,中國領導人曾發表過一些重要講話。今年,外界同樣抱有期待。
“近年來,儘管中美關係出現一些波折,但中美企業層次的合作意願和訴求仍很強烈。”徐秀軍指出,本屆年會也將從企業層面探討中美合作,體現了兩國實業界的務實表現,以及各國人民求合作、謀發展的強烈願望。(記者 安崢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