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一把刻刀伴我走過的皮影歲月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7-10 23:01:53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馬淑媛):“每個皮影都在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每次看到從自己手中雕刻而出的作品,總會覺得,這輩子能用這一把刻刀記錄歲月,是一件幸事。”談起皮影,68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説道。

  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啟動“40年·40人 記錄特色陜西”大型採訪活動,在汪天穩的皮影雕刻工作室內聆聽改革開放40年裏那些被他雕刻的歲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一把刻刀伴我走過的皮影歲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 (供圖 汪氏皮影工作室)

 初心:讓皮影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載體

  汪天穩是地道的陜西華縣人,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他回憶當時的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皮影戲了。“那時候村裏沒有現代化的看電影設備,大家農閒時候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看皮影戲,每次皮影演出全村老少都很期待。”汪天穩説。

  對皮影戲的喜愛和悟性讓年僅12歲的汪天穩被著名皮影雕刻大師李佔文收為關門弟子。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汪天穩掌握了皮影雕刻手藝中的各種技法,尤其是人物雕刻的作品更是栩栩如生。1978年,因為精湛的雕刻技藝他被調入西安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旅遊,而西安則因為兵馬俑的發現,成為外國人到中國旅遊的熱門城市之一。

  汪天穩看著西安市每天不斷增加的外國面孔,再看看自己手裏的皮影雕刻品,他心裏想著:“這麼好的民間藝術品,不能只讓咱們中國人欣賞!外國遊客來西安遊玩,回去自然要跟朋友們提起關中的風土人情,皮影富含中國文化元素,能不能作為紀念品讓外國遊客帶出國門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一把刻刀伴我走過的皮影歲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供圖 汪氏皮影工作室)

  汪天穩用心雕刻了10個不同戲曲故事裏的人物皮影帶去旅遊商店嘗試售賣,剛開始卻無人問津,當時他失望極了。“這次嘗試估計是失敗了,看來外國遊客沒辦法懂我們的皮影,難道還要給他們搭配著演幾齣戲?”汪天穩心裏想。沒想到就在失望的時候聽到了好消息,一個法國旅行團將十個皮影全部買走,共計賣了300外匯元(當時法國的法定貨幣是法國法郎),這可讓當時一個月工資僅40元人民幣的汪天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觸動。“誰説我們傳統民間文化不值錢,那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宣傳途徑。”汪天穩激動極了。

  有了第一次成功,他開始考慮如何讓皮影戲深入外國遊客的內心。“外國遊客旅遊時都會住在賓館,我們就在賓館的就餐區搭個小戲臺,邊唱變表演,讓他們直觀感受皮影的魅力。”汪天穩説道。通過演皮影戲和賣皮影的結合模式,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愛上了這項活靈活現的民間藝術。據汪天穩回憶,當時有一個日本旅行團,一次性買下了50個皮影,並對皮影戲表演讚不絕口。“皮影雕刻這份職業不僅給予了我幸福感,而且讓我身上多了一份責任感與使命感。我希望皮影不僅在中國為人熟知,更希望它代表陜西、代表中國在國際上流行起來。”汪天穩説。

  傳承:煥發皮影新時代魅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以剪紙、皮影、花饃饃等為代表的陜西傳統手工藝術開始走出國門,而集合戲曲、美術、雕刻等藝術為一體的皮影受關注度最高。“影人”在皮影藝人的操縱下,靠燈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隨著樂器伴奏合唱腔配合,成為“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藝術形象。這種傳統民間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廣受好評,由此也帶動了皮影工藝品的熱銷。

  如何讓傳統工藝得到傳承,更好地融入國際,汪天穩一直在努力嘗試,他成立的“汪氏皮影”工作室在中國傳統皮影雕刻人物和技法基礎上,廣收門徒,推陳出新,研究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不斷加大工作室與國際的交流合作。近幾年,除了沿襲傳統皮影的精髓,他還借助手工皮影極具溫度感與人情味兒的優勢與Burberry 、百達翡麗等注重“人文氣息”的國際知名品牌展開闔作,將中國皮影工藝傳播至國際舞臺,讓諸多國家流行起了一陣“中國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一把刻刀伴我走過的皮影歲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的工作室 (供圖 汪氏皮影工作室)

  儘管有過不少輝煌時刻,但是皮影在新時代也面臨著一定的困境。“我1961年開始學刻皮影,幹了50多年,一個月也就能刻七八個。現在很多公司做機制皮影、鐳射皮影,電腦一天能刻兩三百個,一個僅賣50塊錢,我們的純手工皮影在營利方面根本競爭不過他們。”汪天穩説道。由於皮影行業的薪資確實不高,加上年輕人比較浮躁,耐不下性子磨,能把全套傳統手藝工序完整做下來的人少之又少。提起皮影技藝後繼者匱乏,汪天穩有些擔憂。

  由於工作室的收入經常不夠支付學徒的工資,汪天穩把國家級、省級傳承人的補貼費用和退休工資全都貼了進去。“年紀大了,有時候刻的時間久了,眼睛會花,身體也吃不消。但是我就愛這個,一做皮影我就很開心,煩惱什麼的全都沒有了。更重要的是,‘非遺’傳承人的責任我不能丟,2000多年曆史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斷了。”汪天穩説道。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一把刻刀伴我走過的皮影歲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 (供圖 汪氏皮影工作室)

  不過值得汪天穩欣慰的是,1978年出生的汪海燕從小看慣了父親的皮影設計與製作,這門獨具魅力的傳統藝術深深地吸引著她。14歲那年,她開始跟隨父親學習皮影製作。如今,與改革開放同歲的汪海燕也步入了40大關,現在她已享有陜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十佳民間藝人等諸多頭銜。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她也經常帶著年輕人一起學習皮影相關知識,很好的接過了父親傳承皮影文化的大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一把刻刀伴我走過的皮影歲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的女兒汪海燕為孩子們授課 (供圖 汪氏皮影工作室)

  從純粹地為皮影表演服務逐步轉向藝術品市場和文化禮品市場,從傳統戲曲人物轉向製作流行事物的題材,汪天穩有意識的將皮影雕刻作品向巨型化、藝術化、裝飾化方向發展,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斷地新生力量。“我製作皮影已經50多年了,前幾年吃過的苦都變成了現在無盡的甜。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將帶著‘汪氏皮影’和諸多熱愛傳統文化的後輩們,把皮影藝術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汪天穩笑著説。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