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綠肺+城市花園” 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啟“怒放模式”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7-12 19:45:46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七月流火,滿夏芳菲。7月11日,來自中國青年網、陜西傳媒網、三秦都市報等多家中省媒體記者及網絡大V(以下簡稱“采風團”),在盛夏時節走進西安浐灞生態區,探訪大西安的“東部花園”,在花田花海中感受“生態魅力”,用鏡頭捕捉“浐灞之美”。

  采風團一行先後來到桃花潭公園、奧萊西路、杏園立交東輔道東側、杏園立交西側、大數據小鎮等地,近距離欣賞荷花、向日葵、格桑花、日光菊、醉蝶花等。在桃花潭公園,遊人如織,遊客們紛紛拿出手機,或拍攝多姿的荷花,或為親友同伴留念。在美景中、花叢中,遊人們放慢了腳步、綻開了笑容。“桃花潭公園就在地鐵3號地鐵站旁邊,交通非常方便,現在是荷花盛開的季節,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我經常來這裡拍拍照、散散步。浐灞在城市生態綠化上做的真不錯,希望多一些像桃花潭這樣的日常休閒場地。”來桃花潭公園散步的市民張先生説道。

  “城市綠肺+城市花園” 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啟“怒放模式”

  西安浐灞生態區桃花潭公園內荷花盛開(攝影 柳洪華)

  “城市綠肺+城市花園” 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啟“怒放模式”

  西安浐灞生態區桃花潭公園內遊人如織(攝影 柳洪華)

  西安浐灞生態區的7月,是花的海洋。大面積盛開的花田,已經與周圍的城市環境、建築、基礎設施等融為一體,成為西安浐灞生態區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在為城市增添美麗風景的同時,也為市民及遊客提供了更多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和場所。看到大面積花海景觀,采風團大V孫軍説:“沒想到會有這麼多花,通過此次采風活動,覺得城市的生態好了,其他的環境綠化、美化也要跟上,這樣整個浐灞生態區就更美了。”

  自2018年4月,西安浐灞生態區以華夏文旅周邊、地鐵三號線沿線為重點區域,對杏園立交西側、東輔道東側、世博大道東側下橋梓村區域、世博中路(錦堤一路——東三環)、奧萊西路、務莊村東三環東側、東三環(灞河東路至香槐一路)西側、規劃二十一路北側地塊等16處開展了花田花海建設。種植花卉品種包括波斯菊(格桑花)、雞冠花、醉蝶花、金雞菊、百日草、向日葵、五彩石竹、美國石竹、天人菊、藍香芥、金光菊、鼠尾草、日光菊、薰衣草、藍亞麻等近20種花卉,顏色以紅、粉、黃、藍為主,總面積為37.81萬平方米,

  “城市綠肺+城市花園” 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啟“怒放模式”

  格桑花花海(攝影 柳洪華)

  “城市綠肺+城市花園” 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啟“怒放模式”

  采風團大V在花海中拍攝(攝影 柳洪華)

  此外,西安浐灞生態區以城市生態公園建設作為打造“幸福浐灞”的標誌之一,作為國家級生態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西安浐灞生態區先後建成了西安世博園、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桃花潭公園、滋水公園、雁鳴湖休閒公園等5個生態公園,河流濕地覆蓋率15%、林地覆蓋率18%、鳥類206種、植物210種,大氣負氧離子含量達高達6700單位。

  “城市綠肺+城市花園” 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啟“怒放模式”

  日光菊花海(攝影 柳洪華)

  “城市綠肺+城市花園” 西安浐灞生態區開啟“怒放模式”

  醉蝶花花海(攝影 柳洪華)

  自2004年建區之始,西安浐灞生態區便以生態為基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生態化、國際化、産業化、城市化”發展思路中,也是將“生態化”放在“四化”之首。足見西安浐灞生態區“生態立區”的信念與實踐。

  在優質的生態資源基礎上,加上花海景觀,如今的西安浐灞生態區,不僅是大西安的“城市綠肺”,同時也是大西安的“城市花園”。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