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吳宇婷):8月27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從陜西省安康市政府獲悉,2018年以來,安康各級公安機關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中,緊緊圍繞更好地服務民生和服務發展,堅持科技引領,創新服務方式,注重措施落實,不斷提升公安機關政務服務效能,優化了營商環境。
一是全面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改革。著力推進簡政放權,依法清理行政權力328項、行政審批權64項,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行政審批事項定期清理和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制度。安康市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和居住證管理實施辦法,放寬城鎮基本落戶條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推行流動人口“二維碼”服務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以房管人、以業管人、以證管人”工作機制。先後制定出臺7類58項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推行“一窗式”統一受理、“一站式”高效服務、“保姆式”親情服務,積極推行身份證照片“滿意拍”、窗口服務雙屏顯示“透明辦”和戶政業務收費“微信付”等“貼心工作法”,推動各類惠民舉措落實到“最後一公里”,最大限度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二是創新推進“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試點建立“民生警務平臺”,全面整合10余個警種部門的50余項公安業務,集成諮詢、辦理、投訴、回訪、監督等功能,推動網上審批、服務、監督一體化。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企鵝號、新聞客戶端等移動互聯網平臺,整合“民生警務平臺”在線服務入口,方便群眾辦理各項公安行政管理業務,實現“互聯網+”服務零距離。建立“網上公安局”,全面公開公安行政許可範圍、業務辦理流程、收費標準及依據和投訴監督方式,增強管理服務透明度。依託“網上公安局”和“民生警務平臺”,在辦證服務大廳、戶政窗口等場所配備“陽光警務”公開查詢一體機,方便群眾查詢證照辦理流程和進度;警務督察部門採取網上巡查、專項督察、現場督辦等措施,督促在線服務及“陽光警務”落到實處。
三是聚焦重點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對安康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建設項目落實領導包聯包抓制度,通過實行掛牌保護制度,在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工地設立警務室,著力前移服務窗口,統籌推進公安行政管理服務與治安環境保障工作,確保重點民生項目順利實施。對賓館、KTV、網吧等重點行業場所,綜合考慮實名登記、消防安全管理及“黃賭毒”違法犯罪查處等要素,實行“ABCD四級差別化管控”,堅決消除安全隱患。立足於安康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服務於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發展大局,組建“環食藥”專門機構,全面落實“河長+河道警長”機制,構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聯勤聯動體系,不斷強化與環保、食品藥品、水利等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全面加強“環食藥”源頭問題的管理和整治,有效維護安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