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薇):8月29日至30日,2018年中國地理學大會在陜西西安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地理學會、陜西師範大學共同主辦,來自國內外4000余名地理學人齊聚西安,圍繞“新時代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分享新發現、交流新思想、探討新問題、共繪新時代中國地理學發展的新藍圖。
8月29日,大會開幕式在西安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傅伯傑,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孫科,陜西師範大學校長遊旭群以及九位中外院士、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陜西地理學會理事長、陜西師範大學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院長董治寶主持。
陜西師範大學校長遊旭群在開幕式上致辭(攝影 楊薇)
遊旭群首先代表陜西師範大學歡迎與會專家學者的到來,他表示,中國地理學會作為一傢具有百年曆史學術組織,長期以來,在推進地理科學技術繁榮與發展,促進地理科學人才培養,傳播中國地理科學聲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學術貢獻,在破解全球變化背景下生態、環保、水土資源利用和城鄉統籌與區域協調發展問題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解決方案和智力支持,他希望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弘揚學術精神,秉承地理情懷,為回答時代需求、破解發展難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孫科在講話中提到,此次大會特別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為陜西地方發展建言獻策,這將為全國特別是陜西地理、生態、環境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新的智力支持和政策支撐,為全國特別是陜西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動力。他表示陜西省科協將一如既往為各位院士專家,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廣闊平臺,提供良好服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傅伯傑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供圖 陜西師範大學)
傅伯傑在開幕式上致辭講道:“地理學是一門強調空間差異時間演變的學科,今天我們選擇在陜西,在這個地理特色鮮明、歷史悠久的三秦大地來探討中國地理學未來的創新與發展,具有特殊意義。目前中國的地理學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良好的發展機遇期,希望與會學者圍繞中國地理學未來的發展,就如何擴大中國地理學的國際影響力,如何發揮地理科學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決策支持作用,認真思考,深入交流,促進我國地理學持續健康發展。”
國際地理聯合會前秘書長、南非皇家學會院士Michael Meadows介紹了國際地理聯合會的基本情況,並對中國地理學會在國際地理學研究領域做出的成績表示肯定。他期待更多的中國地理學者能夠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成果。
在大會特邀報告環節,傅伯傑的報告,闡明瞭新時代地理學的發展方向,並提出了中國地理學者的作為與擔當。
根據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執行秘書長張國友介紹,將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更名為中國地理學大會,旨在增加國際交流分會場,提升國際影響力;增加為社會服務的內涵,包括科普報告會與科普作品展示、研學旅行研究與實踐成果交流等;增加為政府決策服務的科技諮詢論壇等。張國友表示通過中國地理學大會這個交流平臺,將助推中國地理科學創新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發揮地理學科應有的作用。
據悉,此次大會設立了57個分會場和3個國際交流會場,內容涉及到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及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體現新時代地理科學的新內涵,為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