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林神木非煤企業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12 12:15:03

 編者按:天道酬勤,春華秋實。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40年來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陜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緊抓“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用心講好陜西故事。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特策劃“改革開放四十年 見證魅力榆林”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榆林各個區縣,了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榆林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成就。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羅赟鵬):提起神木,人們可能先想到的是它的煤炭資源。作為中國的産煤大縣、蘭炭基地和聚氯乙烯基地,神木至今仍享受著煤炭帶來的經濟成果。9月8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走進榆林神木,了解神木在發展能源工業主調之下,經濟多樣化發展的變革之路。

  神木因煤而名、因煤而興。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神木經歷了由原煤直接取暖的煤炭經濟時代,到熱解乾餾熱加工、“煤頭化尾”全産業鏈現代煤化工時代的嬗變,初步構建起現代能源化工經濟體系。在發展和探索煤基能源化工創新路線的進程中,大體經歷了由“三個轉化”到“三個圍繞”發展階段並正在向“三個延伸”新征程邁進。這其中就有大批非煤産業以蓬勃發展之姿,成為神木市工業經濟發展新興之力。

  走進神木東風金屬鎂有限公司,只見工人們在有條不紊忙著加工産品。據悉,這家工廠是用當地煤炭能源廠富餘煤氣和餘熱發電,用蘭炭以及焦爐煤氣所發電力冶煉硅鐵,用硅鐵作為還原劑、用自發電力及煤氣冶煉金屬鎂,用鎂渣生産免境磚及水泥用金屬鎂及自發電力生産鎂合金及壓鑄件、型材等實現了循環發展的模式。

榆林神木非煤企業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神木東風金屬鎂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毛愛榮 (攝影 郭克強)

  工業經濟變革不僅是在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上的改變,最基本的還是要將生産技術和設備持續優化。這家公司採用先進生産設備,建成年2萬噸金屬鎂、160萬噸蘭炭、16萬噸焦油生産線,5000噸鎂合金壓鑄項目等極大地提升了該廠的生産和加工能力。不僅提升産出數量也保障産品優質産出。

榆林神木非煤企業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通海絨業數控化生産線 (攝影 郭克強)

  技術變革的在神木錦界工業園區的工廠中很是常見,如陜西神木瑞誠玻璃有限公司擴建800t/d浮法線工程項目,在2010年建成投産後,成為中國當時燒煤(發生爐煤氣)浮法生産線裝備水準最高、能耗最低、噸位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産線,從技術和生産效率上為企業發展贏得市場先機。

榆林神木非煤企業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陜西神木瑞誠玻璃有限公司生産副總經理王啟鋼 (攝影 郭克強)

  上述神木企業或多或少都與神木能源工業發生些許關聯,但是在神木還有一些非煤産業在國家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向陽而生,使神木工業經濟提供呈現多元化發展之路。

榆林神木非煤企業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陜西通海絨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永峰  (攝影 郭克強)

  畜牧養殖在神木是一個傳統的副業經濟,其以羊絨加工製造為代表的企業經濟,在神木也有一定的基礎。面對産能過剩,技術升級,以陜西通海絨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非煤企業也積極創新,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神木經濟的發展。據悉陜西通海絨業股份有限公司佔地105畝,引進國內先進的FV150型全自動負壓梳理機無毛絨生産設備30套,年需原絨1200噸,年可生産無毛絨600噸,員工達200多人,年産值可達4億多元。不僅如此,陜西通海絨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錦界鎮、中雞鎮和大保當鎮建立了羊絨保價收購協議,在2015至2017年間,累計帶動221戶貧困戶發展羊子養殖産業,戶均年增收3500元。

榆林神木非煤企業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紅棗與咖啡産品 (攝影 郭克強)

  還有陜西華和實業有限公司更是將傳統的大棗生産,創新發展、玩出了花樣。該公司建設有年産500噸紅棗濃縮汁、紅棗粉生産線,年産1000噸即溶咖啡飲品生産線及紅棗幹製品生産線,年産值達1.2億元。

榆林神木非煤企業助力當地經濟建設

  陜西華和實業有限公司曼喬行銷經理劉志恒(攝影 郭克強)

  據悉,陜西華和實業有限公司創不僅將紅棗與咖啡結合起來,還多樣化發展紅棗經濟,將傳統單一的紅棗産業鏈條不斷延長,增長紅棗産業的經濟附加值,不僅實現企業發展的求變創新,而且也有效解決當地紅棗滯銷問題。

  當然神木市的非煤企業不單是這幾家而已,一大批新興企業正在神木落地生根,給神木經濟發展提供多種發展道路和方式。據悉,近年來神木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加緊培育現代能源化工産業鏈競爭優勢,積極構建多元化現代産業體系,堅定不移走資源轉化、産業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資源型城市發展新路,著力推動市域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