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市長安區全面拉開脫貧攻堅秋季決戰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29 14:17:16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初秋時節,一連幾天陰雨讓氣溫一路走低,但是在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街道白家灣村,兩戶貧困戶家裏卻是暖意融融。長安區幫扶幹部走訪看望貧困戶每金絨和付養其,查看他們改造後的新居,了解他們近期的生活狀況、産業發展和存在的困難。付養其的女兒學習優秀考上了大學,幫扶幹部和街村幹部一起商議,以教育扶貧、申請助學貸款等措施,幫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完成學業,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讓貧困家庭重燃起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這只是長安區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一個溫暖的鏡頭。今年以來,長安區聚焦年度目標任務,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先後實施了春季攻勢、夏季會戰,持續推進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和夏季會戰成果,長安區緊緊圍繞全面提高脫貧品質,把握“補短、強弱、增收、減支、揚長、挖潛”總基調,啟動了以“高品質脫貧退出”為主題的秋季決戰,緊盯“缺短弱”,定好“標杆尺”,用好“指揮棒”,紮實推進“十項重點工作”,不斷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夯實基礎。 

  補短強弱 夯實脫貧退出基礎 

  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涉貧村通村道路、易地搬遷配套設施、危房改造等重點領域,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發展短板弱項,著力提升脫貧攻堅支撐力,全面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今年,長安區高標準實施水、電、路“三達標三提升”工程,通村道路完成4公里硬化改造,電網改造新架10千伏電網線路7.44千米、改造0.4千伏電網線路7.75千米,全力實施33處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自籌項目資金,大力推進133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切實改善群眾生活居住環境。 

  三措聯動 提升脫貧發展能力 

  多渠道穩步推進群眾增收,長安區堅持産業帶動、就業驅動、政策推動,以産業扶貧“百日行動”為抓手,圍繞5大主導産業,形成“特色産業+産改+貧困戶”“産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培育新型主體53個,帶動貧困戶2837戶,實現了貧困戶産業發展全覆蓋。 

  深挖就業崗位,多路徑、多形式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919人,公益性崗位上崗人數34人;建立創業孵化基地指導創業18人。投入資金81.46萬元為5091戶辦理“助農保”,支付半年小額貸款貼息67.67萬元,發放生態效益補償金4.03萬元。同時,大力推行電商扶貧,區、街、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深入推進“三變”改革,網上辦理土地流轉經營權證5宗。 

 民生兜底 提高穩定脫貧保障 

  強化民生兜底保障,是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長安區以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為準則,不斷築牢民生保障底線,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今年,緊盯“控輟保學”和“精準資助”兩核心,實施貧困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資助全覆蓋,發放貧困學生資助金498萬元,惠及貧困學生7666人。織密“四重保障”防護網,推進“三個一批”分類救治,優化“一站式”結算服務,實施疾病防控“八項行動”,1至8月,長安區醫療報銷1544人次,報銷費用1157.77萬元,切實減輕貧困人口就醫負擔。 

  智志並扶 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長安區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以開展大學生宣講活動、表彰先進典型、培育文明鄉風等多種形式,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勤勞致富的意識,讓他們敢想敢幹、能幹會幹,加快補齊“精神短板”,真正把貧困人口脫貧志氣和自我發展能力扶起來。 

  常態化開展“兩講一比”等宣講活動,引導貧困群眾講述生活變化,分享扶貧故事,促進比學趕超。加大典型培育,表彰“好媳婦”“好孝子”“好婆婆”782名,創建文明家庭512戶,278個行政村設立善行義舉榜,大學生勵志宣講6場。深化高校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教育基地和産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順利掛牌運行,形成了全社會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供稿 長安區委網信辦 編輯 吳宇婷)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