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1991年建區至今,西安高新區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經過不斷探索與發展,為西安的城市建設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讓一批批企業在這片土地上紮根、開枝散葉。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為集中展示西安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成果,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推出“我在高新等你來”系列報道,全媒體、多維度講述企業發展故事,展示大西安在追趕超越發展進程中的全新風貌。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近年來,智慧手機創新不斷,全面屏、AI智慧拍攝、指紋識別等黑科技的應用,持續顛覆著手機的傳統定義,其中3D結構光技術也同樣備受關注。作為OPPO新旗艦機Find X所搭載的3D結構光技術的提供者,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比中光”)是全球領先的3D傳感技術方案提供商。
8月24日,奧比中光西安研發中心正式成立,在完善企業佈局的同時,標誌著西安的3D産業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技術積累 締造國內首家消費級3D感測器公司
奧比中光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為一體的3D傳感技術高科技企業,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球領先的3D傳感技術解決方案。“3D感測器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技術,軍工方面早已實現,但消費級市場卻是全新領域。”奧比中光西安研發中心負責人朱雷介紹。
為了攻克3D感測器的消費級市場應用,奧比中光投入大量資源研發“體積小、功耗低、效果好”的晶片。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2015年9月,奧比中光依靠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推出了第一台模組樣機,併為其取名MX400。
“第一代晶片實現了一次‘流片’成功之時,所有成員都非常興奮。但‘流片’的成本十分高昂、風險很高,僅從資金方面來看,單次‘流片’的成本基本在300萬以上。”朱雷説。在積體電路設計領域,“流片”通俗講就是“試生産”,即在設計完電路後,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製造晶片。決定“流片”,體現了奧比中光堅決做晶片的決心。
2015年10月底,奧比中光第一代自主研發的晶片開始量産。隨後,奧比中光不斷改進升級技術,逐步實現3D感測器的微型化和消費級。
抓住人工智能 與時代節奏産生“共鳴”
從2013年創立至今的短短五年,奧比中光已在上海、廣州、西安、美國設有分部,擁有員工近500人。全球近2000家客戶採購奧比中光3D感測器,包括國內外500家機器人公司,惠普、支付寶等世界500強企業。
奧比中光的迅速發展,是與人工智能的時代節奏産生“共鳴”的體現。奧比中光一直堅持走自主研發和技術領先的道路,對新技術具備較強的先發先覺能力。比如為解決人工智能領域“看得見”的問題,奧比中光攻關人工智能視頻識別技術,針對性的研發了3D傳感攝像頭,讓電視、手機、機器人、VR/AR等硬體設備擁有一雙感知環境的“智慧之眼”。
“此類産品和技術領先半年就是很大的優勢,領先一年幾乎就是代差。所以必須保持高速的項目預演或者高速的技術開發,保證時刻能夠站在前列。”朱雷説。9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上,專注于中國風投及科技創新的資訊平台中金投X正式發佈了“中國AI 10強”“中國AI 20強”“中國AI 50強”三個榜單,奧比中光作為中國人工智能3D視覺領軍企業成功登榜“中國AI 20強”,再次證明了奧比中光的技術優勢。
據了解,奧比中光還將結合傳統企業體系化的優勢,繼續加強光學隊伍等方面的建設;同時努力提供最優的整套解決方案,綜合各方面的技術優勢,真正地實現使公司演算法晶片化。
西安研發中心 在西安樹立人工智能新名片
作為3D感測器領域領軍企業,奧比中光成立西安研發中心,既是企業戰略佈局中的重要一環,也使西安在該領域的競爭力得到提升。“西安科研院所眾多、高校聚集,研發人員儲量巨大,能夠為奧比中光的研究領域提供資源支持。”朱雷説。
不僅如此,包括光機所在內的眾多研究機構也能在産品研發方面與奧比中光實現技術合作,同時奧比中光西安研發中心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與西安高新區招商引資要求十分吻合。這讓奧比中光的“西進之路”顯得順理成章。
作為3D傳感技術高科技企業,奧比中光憑藉自身的科研實力,目前已推出了AstraPro、AstraMini、Astra、AstraS、AstraMiniS、AstraP等3D感測器,可實現人臉識別、手勢識別、人體骨架識別、三維測量、環境感知、三維地圖重建等功能,極大的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場景中的推廣應用。
未來,奧比中光將進一步擴大西安研發中心發展規模,著力構築企業技術壁壘,在西安樹立人工智能“新名片”。同時,奧比中光西安研發中心的設立,豐富了西安高科技産業形態,有助於政府、企業、高校三方的優勢互補和高校與企業的産學研融合;西安及西安高新區也將依託奧比中光的技術優勢,在人工智能3D感測器領域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