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在10月穿過延安富縣的公路,兩旁大面積的蘋果樹上懸挂著果農們一整年的希望。在延安,棵棵蘋果樹養活一代又一代人,果業收入已經超過農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年復一年的辛苦勞作,果農僅能獲得一點微薄的 “辛苦錢”,如遇災害,一年辛苦付諸東流。
冷藏總量小、分選設備差、精深加工少、龍頭企業弱…..在這些背景下,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進蘋果産業後整理,實現農民在全産業鏈上增收的重大決策部署。
選果線上數萬蘋果“游泳”(攝影 張雅潔)
“三變”為果農生活帶來巨變
在陜西省延安市富縣,數萬個紅潤香甜、大小勻稱的蘋果沿著先進的選果線前進,經過清洗、分揀、包裝等,它們將以大小、色度、甜度等定價,走向全國各地的“精準市場”。
貼心“通知”暖心服務(攝影 張雅潔)
陜西富縣綠平果業有限責任公司門口張貼的“通知”上寫著:“由於今年蘋果受災減産,為緩解農民投資壓力,我公司決定用智慧選果線為吉子現轄區內果農免費進行蘋果分選。”
近年來,該公司探索“果園變股權、蘋果變股金、果農變股東”的 “三變”改革路,果農可以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由企業進行融資,除了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和農民果園投入品資金短缺等問題,農民每年每畝還可分紅100元。
果農初步分選蘋果(供圖 富縣融媒體中心)
果農還可將種出的蘋果作為股金入股,在“保底股”辦法中,假設市場價3元每斤,企業將以高於市場價0.2元每斤即3.2元每斤的價格讓農民入股,後期不論市場價漲與跌,年底結算都以3.2元每斤為標準,農民享受到托底福利,生活隨著帶來巨變。
標準化選果線(供圖 富縣融媒體中心)
2018年上半年,陜西富縣綠平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累計簽約蘋果供銷合同3500噸,輻射帶動了周邊3000余戶果農2萬畝蘋果産業發展,併為貧困戶免費分選蘋果,提供就業崗位, 204戶貧困戶在企業的帶動下增收脫貧,實現了農戶與企業融合發展、互利共贏。
在今年8月延安市農業産業後整理、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暨産業扶貧現場推進會上,富縣“蘋果後整理+三變”模式獲延安全市推廣學習。
“智慧果園”結碩果(供圖 富縣融媒體中心)
“智慧果園”向現代農業邁進
在智慧經濟的新形勢下,隨著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農業已經走入富縣。在羊泉鎮 “智慧果園”——郭豐示範園,果農澆水、打藥無需親自動手,全都可以自動化實現,設備通過氣象監測,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了果樹日常管理水準。
智慧設備對蘋果進行檢測(供圖 富縣融媒體中心)
智慧化設備的引用為果農帶來實際的效益。投入智慧系統後,果園全年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6%,每畝農藥的投入減少300元,施肥、鋤草、修剪等人工費用降低50%,每畝每年節省人工150元。節省的人工創收1500元。按照每畝建設投資8500元,預計3年內回收投資成本。
蘋果收穫時節(攝影 賀鵬飛)
“如今,‘智慧果園’80mm以上規格的優質商品果已達95%,畝産值30000元以上。智慧管理的果園不僅解放了勞動力,讓果農實現多元化的增收,更提高了蘋果品質,從長遠發展上講一舉多得。”富縣羊泉鎮黨委書記李龍介紹道。
“智慧果園”可通過互聯網認領果樹(供圖 羊泉鎮黨委)
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曾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抓好蘋果産業後整理工作,加快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努力讓果農在全産業鏈上增收。
富縣作為世界蘋果優生區、全國蘋果二十強縣、中國優質蘋果基地重點縣,近年來,該縣加大蘋果産業提質增效力度,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大做文章,先後創建全國“良好農業規範認證示範縣”“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國家出口水果品質安全示範區”,實現蘋果的標準化生産。
富縣“延安蘋果”宣傳圖(供圖 富縣融媒體中心)
如今,富縣又踐行智慧農業發展理念,著力在農業生産中推行互聯網技術,蘋果的生産、流通、服務方式發生著巨大變化。
“讓果農在全産業鏈上增收。”陜西省延安市富縣蹄疾步穩,向現代農業的方向堅實邁進。(文 張雅潔 編輯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