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薇):近日,陜西省教育廳組織中省主流媒體採訪團深入陜西省八所高校,就教育扶貧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先進事蹟,優秀做法進行報道。
陜西中醫藥大學以連翹種植示範基地(攝影 楊薇)
一片連翹葉,鋪就脫貧路,陜西中醫藥大學以連翹種植示範基地建設為引領,紮實助力脫貧攻堅。陜西中醫藥大學校結合咸陽市旬邑縣實情,無縫對接、精準發力、合作共贏,讓旬邑成為陜西中醫藥大學産學研示範基地,讓貧困戶通過中藥材種植、共享企業發展紅利,真正在産業扶貧中脫貧致富。
旬邑縣素有“三水無閒草,古豳有靈藥”之美譽,植被茂盛,自然生態環境適合中藥材生長,縣境內有野生中藥材230余種,是不可多得的“中藥材寶庫”。陜西中醫藥大學早在2011年就對旬邑全縣進行了中藥資源普查,確定了連翹、倒卵葉五加、柴胡等九大適生品種,並於2012年在旬邑縣馬欄鎮長舌頭村建成了300畝連翹種植示範基地,建設效果良好。2016年結對幫扶旬邑縣以來,陜西中醫藥大學校領導帶領專家多次深入縣村,聽民聲、訪民情,反復論證,經校縣協商研究,決定乘勢而上,出臺《旬邑縣中藥材保護與發展規劃》,大力發展中藥産業,並決定把中藥材種植作為扶貧突破點,以點帶面。
陜西中醫藥大學發揮大學科研優勢延長中醫藥産業鏈
有了陜西中醫藥大學近三年的産業幫扶,旬邑縣中藥材種植和中藥産業見規模上水準。2018年下半年旬邑縣長舌頭村流轉土地800畝,2019年全村將形成中醫藥2000畝的種植規模,預計2020年連翹挂果後可以帶動600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長舌頭村的示範效應影響下,目前旬邑縣全縣境內中藥材種植達1.5萬餘畝,幫扶國貧縣淳化種植板藍根150畝、國貧縣洛南繁育連翹10萬株;早在2016年7月就已建成的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産業園”園區近期入駐企業快速增加,目前已達23家,其中中醫藥食品項目相關企業18家,累計引進資金263.32萬元,切實推動了旬邑縣域中藥一二三産深度融合和中醫藥産業整體發展水準。
陜西中醫藥大學在結對幫扶旬邑縣過程中以連翹種植示範基地建設為引領,以産學研一體化項目為依託,形成了“高校+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産業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致富之路。
在中藥材種植推廣過程中,陜西中醫藥大學黨政始終從“頭等大事”“共同責任”“生動實踐”“重大機遇”這四個“關鍵詞”入手,學校“對症下藥”,針對問題拿措施:免費發放連翹種苗,解決群眾“愁資金”問題;成立科技幫扶專家團,無償提供技術援助,全程技術指導,解決群眾“愁技術”問題;為扶持産業孵化,積極拓展銷路,引導藥企與種植戶簽訂預售協議,群眾不再“愁銷售”。
陜西中醫藥大學在長舌頭村的中藥材種植推廣扶貧效應也在旬邑縣全縣以及淳化、洛南、陜北推廣,學校中醫藥扶貧專家的足跡遍佈陜西省,通過技術幫扶,中醫藥大省資源優勢進一步凸顯。
做大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産業園 為旬邑縣中藥産業築巢引鳳
陜西中醫藥大學在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産業園成立了“雙百工程”産學研示範基地、陜西省中藥資源産業化協同創新中心旬邑分中心、中藥材研發基地、中醫藥眾創基地、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工作站和實訓基地、大學生實訓基地,成立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博士後創新基地工作站,將旬邑縣馬欄革命紀念館作為了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幹部培訓基地。通過派駐博士團、各基地(中心)中藥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一對一、點對點地重點幫扶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産業園,為旬邑縣中藥産業築巢引鳳。
目前,陜西中醫藥大學正致力於發揮自身優勢,與旬邑縣政府聯合申報項目,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研發中心等,採取中藥種植、飲片及中藥材生産、藥品批發及電子平臺建設的運營模式,實施企業申報基金項目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長效的利益連接機制,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戶等作為合作對象,採取流轉土地、提供種苗、種植技術、回收藥材、培訓使用貧困戶為産業工人等方式,帶動農戶通過産業發展增收致富、帶動貧困戶按期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