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白水縣和園田園綜合體航拍(攝影 李歐)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吳宇婷):時值寒冬臘月,渭南市白水縣和園田園綜合體(以下簡稱:“和園”)一片熱鬧。
冬日的陽光為整個和園的建築覆上一層薄紗,讓這個處於渭北平原上的園子添了些許溫柔。沿著青梅榭、仰望魁星踏,穿過充滿童趣的植物迷宮,陳列了300余件文物的白水民俗展館吸引遊人駐足觀看,遊人在“趣街”邂逅關中特色美食,兒童在無動力兒童遊樂園盡情嬉戲。青石板小徑映襯粉墻黛瓦,陽光下行走于亭臺樓榭,經過鬼斧神工的太湖石,讓人在如詩如畫的景觀中盡享“以和為貴、寧靜致遠”的精髓和韻味……眼前精雕細琢的江南園林建築很難讓人想到,這裡曾經是一個“土裏土氣”的磚瓦廠。歷經蝶變,如今這裡成為黃土高原地區上的“詩意江南”。
小孩在和園無動力遊樂場嬉戲(攝影 吳宇婷)
和園位於白水縣杜康鎮和家卓村內,是陜西省首家以傳承中國傳統“和”文化和白水“四聖文化”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總規劃面積2600畝,和園一期佔地350畝,建成于2018年5月,是以梅花特色産業和創意農業發展為核心,集旅遊觀光、創意農業、科普教育、民俗風情、美食娛樂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該園區共分為七大功能區,分別為幸福梅林、創意農業區、江南園林區、植物迷宮區、特色商業區、無動力遊樂區和白水民俗博物館。據悉,和園是落實白水縣委提出的建設“四區”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抓黨建促脫貧和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工作在秦東大地的生動實踐和有益探索。
和園裏的建築古風韻味十足(攝影 吳宇婷)
2016年,白水縣委縣政府為積極響應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打造和園的決定,“作為包聯部門,白水縣組織部當即入駐和家卓村,立足實際,充分發掘當地資源優勢,實施産業扶貧帶動,經過多方實地考察,最終形成了打造田園綜合體的整體構想。”和卓村駐村第一書記宋倩苗介紹道。
和園的建成,不僅讓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家卓村民更是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為了讓群眾儘快脫貧致富,在包聯部門縣委組織部精心指導和支持下,和家卓村探索出了“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園區+貧困戶”的扶貧模式,並成立渭南市首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這種村企共建、旅遊扶貧融合發展的模式很快便收到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對當地的村民而言,更是讓他們的生活有了質的提升。
和卓村村民石小強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柳洪華)
“離家近,每個月輕輕鬆鬆就能掙兩千七八,高興得很!”正在和園的果蔬大棚幹活的和卓村村民石小強笑著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據了解,自和園建設以來,白水縣聚焦抓黨建促脫貧,精心指導和家卓村以黨建引領産業發展為突破口,充分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建成了陜西省第一家以脫貧攻堅為目標的科技體驗館,成立渭南市第一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白水縣第一家標準化新型農村社區。據了解,自2018年5月1日試運營以來,和園累計接待遊客1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約1600萬元,為群眾搭建創業新平臺,共解決200余名村民就業,帶動群眾增收85萬元,村集體資産由350萬元增長到4500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白水縣旅遊局副局長王璇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攝影 李歐)
近年來,白水縣深入貫徹落實陜西省委省政府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的部署與要求,按照打造華夏四聖文明傳承區、渭北綠色生態旅遊區的既定目標,積極推進旅遊産業轉型升級,全面開啟歷史文化遊、生態山水遊和美麗鄉村遊三位一體的全域旅遊新時代。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完善和園田園綜合體項目,全力打造集抗寒梅花産業、鄉村振興人員培訓、非物質文化傳承、青少年傳統文化研學,持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三變’改革步伐,構建農業功能複合疊加的三産融合新格局,實現由貧困到致富的跳躍式進階,為渭南市乃至陜西省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白水經驗、貢獻白水力量。”白水縣旅遊局副局長王璇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