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年來,西安市長安區大力加強文化供給,活躍鄉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成自然村文化廣場564個,廣場體育健身器材配套建設已實現全覆蓋,並且指導楊莊街道侯官寨村、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等11個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工作,讓文化禮堂“遍地開花”。此外,長安區還加大工作力度,指導街道文化站、行政村積極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傳播現代文明。
564個文化廣場 體育健身器材實現全覆蓋
為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認真貫徹全民健身實施計劃,長安區立足農村現有條件,大力開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長安區232個行政村,建成自然村文化廣場564個,文化廣場體育健身器材配套建設已實現全覆蓋,並按照體育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對超出使用年限的體育器材進行更新建設。
為了提高農村文化廣場體育器材的引領性、示範性建設,長安區對移民搬遷點,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的體育器材配套建設上給予傾斜,實施高標準建設。長安區為子午街道的水寨社區,建設了全區首個籠式網球場和室外健身廣場,並配備相應的健身器材;為杜曲街道三府衙村建設了籠式籃球場,並配套體育健身器材;為楊莊街道和王莽街道配套建設了室內健身房。一個個文化廣場的建成,極大地滿足了農村群眾對高品質體育健身的需求,點燃了城鄉居民強身健體、享受生活的幸福激情。
文化禮堂“遍地開花” 長安區大力構建農村“精神家園”
在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中,長安區充分意識到,文明興,鄉村才能更興;文化強,鄉村才能更強,文化禮堂正是這一進程中的璀璨結晶。2018年通過實地考察浙江省麗水市文化禮堂,在全面了解文化禮堂建設標準、內外部設置及實際作用發揮的情況下,長安區及時召開街道文化站幹部座談會,在充分調研及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列出了2018年長安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計劃。
同時,長安區制定並下發了長安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達標獎補及驗收辦法。通過對各街道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中心進行調研,經反復溝通、實地查看、認真篩選,2018年,長安區指導杜曲街道彰儀村、砲裏街道謝家嶺村、王曲街道江兆村等11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從1家到11家,長安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轉變,走出了一條富有時代特徵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路徑。
禮堂建起來了,需要有更豐富的文化活動。未來,長安區將加大工作力度,指導街道文化站、行政村積極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傳播現代文明,精心設計工作載體,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重要節慶假日組織開展節慶禮儀、鄉風文明、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等各項活動。指導各街道要綜合運用陣地服務、流動服務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引導農民群眾依託文化禮堂,興辦讀書社、書畫社、舞蹈隊、自樂班等,開展文藝演出、經典誦讀、電影觀賞、書畫攝影、體育健身等文體活動,鼓勵各村創作村歌,整理村訓,切實增強農民群眾對文化禮堂的親切感和認同感。(供稿 西安市長安區網信辦 編輯 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