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裏,引得黃鶯下柳條。”昔日唐詩裏讚嘆婦女刺繡技藝的優美詩句,如今在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被完美再現。
2月26日,記者走進黃堡鎮羅寨村亞俠刺繡專業合作社,只見屋內挂滿了繡娘們用自己勤勞雙手繡出的一件件惟妙惟肖的作品。“這裡每次培訓時都非常熱鬧。從30多歲的年輕人到50多歲的老年人,或三五成群圍著繡布研究討論繡法,或低頭專心刺繡。”王益區亞俠刺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范亞俠説。
具有濃郁陜西文化特色的秦繡,不僅體現著傳統文化的發展進程,更弘揚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借助秦繡這一獨特的文化符號,王益區近年來緊緊圍繞全區脫貧攻堅和轉型發展實際,創新思路,強化培訓,不斷助力婦女刺繡産品品質提高,進而推動繡品出村進城,向品牌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黃堡鎮羅寨村的范亞俠就是秦繡發展的代表。從小深受外婆和母親影響的她,10歲起就開始學習各種民間秦繡針法。嫁入黃堡鎮羅寨村後,她仍舊傳承著家庭帶來的秦繡文化理念。2017年,范亞俠牽頭成立了銅川市王益區亞俠刺繡專業合作社,吸收、發展社員20余名,帶動村上5名貧困婦女一起學習秦繡技藝,使更多女性和黃堡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婦女擁有了居家創業的新技能。在她的帶動下,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
“因為這裡是孟姜女故里,所以我們的繡品就取名‘姜女秦繡’。合作社的創辦不僅可以把喜歡刺繡的女性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而且鼓舞了村裏婦女的創業熱情。未來隨著銷售市場的打開,秦繡一定會成為我們村的致富産業!”范亞俠説。
2018年以來,王益區不斷推動手工秦繡産業發展,幫助全區廣大女性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目前,該區依託基層婦女之家和婦女創業就業培訓基地,開展了秦繡培訓班3期,培訓學員240余名。同時,王益區充分借助黃堡重點鎮建設和打造“姜女故里 秦人村落”文化旅遊項目的重要時機,在孟姜垣民宿度假區建立了“姜女秦繡”展銷廳,積極建立網上銷售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動手工秦繡産品邁向市場。
王益區婦聯主席王冬梅説:“未來我們將繼續擴大秦繡技能培訓覆蓋面,為産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繡娘+貧困戶’的産業發展模式,不斷打造‘姜女秦繡’對外宣傳名片,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發展得更好,實現王益婦女居家創業增收。”
如今,昔日貧困人口較多的黃堡鎮,在秦繡産業發展的助推下,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到了繡娘隊伍。一針一線間,一雙雙栩栩如生的老虎鞋、富貴牡丹鞋墊新鮮出爐,繡娘們通過靈巧的雙手將傳統文化不斷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