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
陜西日報  2019-03-11 08:55:35

  原標題: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陜西省代表委員熱議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優化開放佈局,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準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  陜西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著力構建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近日,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成為我省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鐵路為助推“三個經濟”提供動力

  發展“三個經濟”,離不開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生榮表示,“三個經濟”和鐵路改革發展高度契合,將為鐵路發展提供舞臺,鐵路也將為助推“三個經濟”提供動力。

  劉生榮説,鐵路為發展“樞紐經濟”提供骨幹支撐,西安鐵路樞紐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為發展“門戶經濟”暢通進出渠道,由西安新築物流基地始發的中歐班列暢通了陜西和20多個國家的物流通道;為發展“流動經濟”保障運能運力,通過客貨運輸形成的人流、物流,把各個經濟要素緊密結合在一起。

  劉生榮介紹,2019年將是陜西歷史上鐵路投資力度最大、開工線路最多、發展建設最快的一年,投資規模達2500億元以上。將開通運營全國最長的煤運專線蒙華鐵路,陽安二線也將建成投入使用。其中,蒙華鐵路節約了存放、轉運等費用,陜煤外運的成本費用將會更低,鐵路運輸的品質和服務也將大大提高。

  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産業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全國人大代表、咸陽市市長衛華表示,要以建設臨空經濟産業帶為突破,著力打造陜西省“三個經濟”先行區。

  衛華説,打造“三個經濟”先行區,首先要建設臨空經濟産業帶。與空港新城一張規劃實施、聯手協同發展,以大西安(咸陽)文體功能區為核心,沿西鹹北環線佈局臨空經濟産業帶,打造引領發展的新引擎。其次,促進産業高端化。下好招商引資“先手棋”,全力服務冠捷電視機、正泰機電搭乘長安號銷往歐洲,加快打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2個千億元産業集群,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2個500億元産業集群,為“三個經濟”提供産業支撐。再次,強化交通樞紐優勢。儘快啟動地鐵1號線3期,促進西鹹交通一體化,服務保障西銀高鐵及2條城際鐵路建設,啟動一批高速連接線項目,開工彬州通用機場項目,不斷強化立體交通優勢,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還有,提升軟環境競爭力。拿出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內,以爭創“零投訴”營商環境為抓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優營商、增活力。

  既要“暢通血脈” 又要“強身健體”

  “三個經濟”拓展了陜西的發展視野,進一步明晰了發展格局,按下了發展的“快進鍵”。

  目前,陜西省開通、加密全貨運航線18條,連接多個國際航空樞紐,初步搭建起了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航空物流網絡。

     發展“三個經濟”,既要“暢通血脈”,又要“強身健體”。“強身健體”即充分發揮陜西省科教資源優勢,加強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産業集群。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建議,要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充分集成好、利用好、涵養好陜西省科技資源,紮實推進“三個融合”,有效發揮科技存量作用,高度關注科技成果轉化;補短板、強弱項,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輻射,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使創新成為陜西大力發展“三個經濟”、不斷追趕超越的有力引擎。

  讓大數據産業成為新亮點

    大數據是信息流的結構化形態,被稱為智慧時代的“石油”。大數據通過聚合創新提升生産效率,催生新商業模式,開拓新市場空間,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大數據産業已成為陜西省發展流動經濟的重要領域。“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創造著巨大需求,蘊含著巨大商機。”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大數據集團總裁王茜認為,數字經濟必將是下一輪全球競爭的高地。

  為了讓數據更好地“流動”起來,推動數字經濟形成規模産業,助力陜西省流動經濟發展,王茜建議,要普及數據共享的理念,尤其要深入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她建議,國家應儘快啟動政務數據開發利用的立法工作,全力支持和規範大數據産業發展。同時,應明確政務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市場準入條件,建立政務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市場監管機制,開展政務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試點建設,構建和完善政務數據共享服務體系。(張斌峰 劉居星 )  

編輯:柳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