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牛耳”在古代只是個主持人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0-20 11:21:29 | 來源: 廣州日報 |
現代漢語將“執牛耳”解釋為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的人,而在古漢語中卻不過是個主持人。
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春秋時代,諸侯國之間訂立盟約要舉行一項隆重的儀式:先在地上挖一土坑,將牛(稱之為牲)置於其中,割下牛左耳,以盤盛之,再取牛血以容器盛之。此即所謂執牛耳。
執牛耳是否由大國盟主擔當呢,非也。《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載:“且諸侯盟,小國必有屍盟者,楚為晉細,不亦可乎?”屍是主管、主持的意思,屍盟即主盟。所謂屍盟者,即負責盟會中大小事務的官員,一般由較小一國的大夫擔當。何以見得,《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公會齊侯盟于蒙,孟武伯相……武伯問于高柴曰:‘諸侯盟,誰執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吳公子姑曹,發陽之役,衛石魋。’武伯曰:‘然則彘也。’”這段話意思是,魯哀公與齊平公在蒙地會見並結盟,魯國大夫孟武伯為襄禮。孟武伯問高柴:“諸侯結盟,誰擔當執牛耳一職?”季羔(即高柴)説:“鄫衍之盟,由吳公子姑曹執牛耳;發陽之盟,則是衛大夫石魋。”孟武伯説:“那麼這次就該我(孟武伯名彘)執牛耳了。”鄫衍之盟,《左傳》未有詳文。發陽之盟,乃魯、宋、衛三國結盟,衛侯定非盟主,故由衛大夫石魋執牛耳。這次蒙之盟,齊大魯小,齊國自當盟主,所以魯大夫孟武伯理所當然為屍盟者執牛耳了。試想,執牛耳者雙手托著一盤腥紅的牛血,畢恭畢敬地向各國諸侯逐一奉飲。這樣的角色,貴為諸侯盟主又怎肯為之。
在諸侯國會盟中,國家強弱大小的地位是以歃血之先後來體現的,稱霸諸侯的盟主當然是首先歃血。《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説:“晉楚爭先。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這裡説的“爭先”,就是爭歃血之先。當時晉國稱霸已久,怎肯讓楚國爭先歃血,大國盟主的地位溢於言表。
由此觀之,“執牛耳”是主盟而非盟主。(彭頌濤)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