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我不怕死 因為我已不朽

夏志清先生

 

夏志清先生逝世後,夏太太王洞給我電郵説,先生在醫院等候醫生處方時,王德威去看他。先生對德威説:“I am not afraid of dying. I am already immortal.”(“我不怕死,因為我已經不朽。”)

這句話有點不合禮數,但在熟知他中英文著作的學生和朋友聽來,他並沒有誇大。他在中國文學研究史中的確會名垂不朽。夏太太和王德威本來希望我在葬禮前趕到紐約出席説幾句話,但我怕身體支撐不了,只好寫了“Remring Professor C. T. Hsia”一文呈上在場宣讀。

 

本文得引用幾句英文稿開頭。我説自1961年《中國現代小説史》出版後,“C. T. Hsia has firmly established himself as an arbitrator of taste, value, and moral relevance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 It can be said categorically that what Professor Hsia has given us in his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is a ground-breaking work in literary criticism performing the deeds of resurrection.”

 

引文“resurrection”是“復活”,通俗點説是“起死回生”。《小説史》張愛玲一節開頭就説:“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張愛玲的地位,在當時論者眼中,不過是一位鴛鴦蝴蝶派流行小説家。大陸“改革開放”後,錢鍾書輾轉看到《小説史》有關他作品的評價,寫了封信給志清先生,説:“尊著早拜讀,文筆之雅,識力之定,迥異點鬼簿、戶口冊之倫,足以開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傳世。”

 

錢鍾書的小説《圍城》問世前,其博學多才早已名滿士林。志清先生讀《圍城》,認識到這位大才子亦善為小説家言,推許這本小説“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説優秀”。經《小説史》的重新評估而得以“復活”的作家,除張愛玲和錢鍾書外,還有沈從文、吳組緗和張天翼。志清先生對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價值重估”的貢獻,引錢鍾書的話説,足以“名世”。

 

我在“Remring Professor C. T. Hsia”一文引過志清先生一句話用以觀照他的性情和信念:“Thus even in ... the best of Chinese poetry, I miss a larger vision of humanity grounded in kindness and idealism and fortified with true courage to confront unflinchingly all forms of evil. ”

 

志清先生讀書,一直注意文學作品中的“道德欠缺”問題。前輩學人中,他最佩服胡適,不因他的學問才情高人一等,而是因為胡先生每能把他心底的話一語道破地説出來。胡先生下面這幾句話,志清先生常在文章引用:“講了七八百年的理學,沒有一個理學聖賢起來指出裹小腳是不人道的野蠻行為。”

 

受了胡適思想言行的影響,志清先生讀古人書,常不能自已。我們看《三國演義》第十九回,諒也不會感受到先生對獵戶劉安殺妻供劉備吃“野味”時那痛心疾首的激動。志清先生傷痛之餘,説了氣話:“殺妻而不求報,態度何等落拓大方!只吃了臂上肉,劉安至少可十天不打獵,在家裏伴著老母吃媳婦的肉。”

 

志清先生説的這段“小插曲”,近代《三國》評論家從沒提過,大概在他們眼中,小媳婦之死,不過是另外一個婦人殉節的故事而已,與小腳、貞節牌坊、廷杖板子夾棍的酷刑同是中華傳統文明一個燦爛的標幟。志清先生著作流露的人道主義精神,濃得不可開交。這是志清前輩給後輩的精神遺産,用以“開拓心胸,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