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名之由來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0-09 15:52:17 | 來源: 羊城晚報 |
秋風漸起,黃花滿地桂花香,正是食蟹好時節。“陽澄湖清水大蟹”,民間通常稱之曰“大閘蟹”。
關於此稱呼之由來,蘇州文人包天笑在《大閘蟹史考》中説:“‘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晚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SA’(在當地方言中如是),蟹以水蒸煮而食,謂‘SA’蟹。”
又,包天笑有一次在其好友吳訥士家中做客,宴中有大閘蟹,包天笑便向在座人士解釋大閘蟹的來歷。席中有吳家常客張惟一,乃昆山人士也,居陽澄湖畔,悉其原委,又補充道:“‘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
這一説法究竟對不對呢?我覺得有必要糾正一下,免得再以訛傳訛。
其實,包天笑的説法倒是貼近、合理,只不過他弄錯了“閘”字的正確寫法。此“閘”當為“煠”,音同。古人有雲“菜入湯曰煠”,所謂“煠”,即以熱水(即古語的湯)蒸煮食物。此法亦為吳地美食烹飪的一種地區特色。且中華美食基本上都是以烹飪手法來命名的,而非如張惟一所説的以捕蟹之法來命名的。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世俗多誤解誤寫,以至於約定成俗,也是在情理當中。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得以嚴謹之態度,弄清事實之原委,方可對得住中華文明之輝煌。
另,“陽澄”乃“陽城”也。《姑蘇志》雲:“昆山諸水皆自陽城入。”此又一例,特注。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