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總統連任後的那些糟心事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1-26 09:53:28 | 來源: 新華國際 |
自2012年11月連任以來,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沒能逃過第二任期詛咒,可謂是一路心酸淚兩行。奧巴馬不僅被評為1945年二戰以來“最糟糕總統”,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也宣告失敗,徹底淪為“跛腳鴨”總統。盤點完奧巴馬連任後的那些糟心事,小編都倍感虐心。敢問一句,總統大人,您的小心臟還安好嗎?
深陷“棱鏡門”醜聞 美國政府成輿論焦點
奧巴馬政府深陷“棱鏡門”醜聞。
2013年6月,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僱員、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技術承包人愛德華•斯諾登向媒體提供機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鏡”項目在內美國政府多個秘密情報監視項目“曝光”。斯諾登的爆料猶如一枚重磅炸彈,掀起了一股輿論巨浪,奧巴馬政府毫無疑問成為了眾矢之的。隨著斯諾登避難俄羅斯,事件仍然持續發酵。雖然美國政府大為惱火,誓言要將斯諾登緝拿歸案,但是面對俄羅斯的庇護卻無計可施。
“棱鏡門”醜聞讓奧巴馬栽了跟頭,由此會看出總統面臨彈劾時是多麼不堪一擊。至於此次醜聞的結果,無論國會最後有沒有膽量將違反憲法的奧巴馬“繩之以法”,奧巴馬身邊的左右手們,包括從剛被任命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賴斯到司法部長霍爾德再到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都會被徹底視為説謊者,無法再被信任。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監聽醜聞在歐美攪起一場外交風暴,歐盟代表團到華盛頓上門討説法,德國、西班牙、法國領導人等著奧巴馬給交代——隨著泄密發展,等待奧巴馬解釋的領導人可能越來越多。法國官方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稱美國的行為“在朋友和盟友之間是不可接受的,侵犯了法國人的隱私”。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稱:“必須採取措施保證此類事件不再發生。法美兩國在打擊恐怖主義的合作中關係密切,但這種合作並不能證明一切。”巴西總統羅塞夫用行動對美國表示了不滿。據CNN報道,因監聽事件,她取消了原定10月對華盛頓進行的國事訪問。
雖然奧巴馬極力擺脫“監聽門”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沒有人會相信美國總統會對自己眼皮底下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政府停擺 債務危機折射兩黨暗鬥
2013年10月,由於美國兩黨尚未解決2014新財年的政府預算分歧,美國政府非核心部門在10月1日正式“停擺”。導致美國聯邦政府重蹈17年前停擺的原因,表面上看,在於兩黨對奧巴馬的新醫改法案存在著重大分歧,但根本上,還是美國政府預算危機或者説是即將於10月17日 “債務上限”的預演。
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的數據顯示,受衝擊最大的是美國航天局、環境保護署、勞工部、內政部、財政部、能源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等部門,這些機構被迫停工的僱員都超過各自總僱員人數的50%。國土安全部、司法部、退伍軍人事務部等部門所受衝擊最小,被迫停工的僱員都不到各自總僱員人數的20%。此外,美國400余處國家公園、國家紀念園和紀念碑以及受聯邦政府支持的史密森學會旗下博物館將會關門,私營部門申請政府貸款等公共服務將被迫延期,白宮四分之三的工作人員被迫停工。美國政府僱員聯合會總裁考克斯預計,約三分之一的聯邦政府僱員,總共約有80萬至100萬的政府僱員將被迫停工。預算問題和“債務上限”已經成為美國兩黨政治對峙的籌碼。
預算問題和“債務上限”已經成為美國兩黨政治對峙的籌碼。美國政府預算危機將不可避免地變得常態化和頻繁化,成為威脅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之一。
內政的掣肘也影響到了盟友對美國的信心。就算危機解決,奧巴馬的治理能力,也無可置疑地被打上了一個問號,美國的軟實力無疑也受到了打擊。聯邦政府關門第一天,正在韓國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就受到了拷問。“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美國能否履行與盟友達成的承諾?”哈格爾透露,韓方官員多次問他美國政府為何關門,關門將為盟友對美國的信任蒙上陰影。哈格爾指出,政府關門的舉動,將直接影響美國在全球建立的夥伴關係,影響到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任務,影響到盟友對美國的信心。
這次關門的時機,則恰逢APEC峰會及一系列東盟峰會、東亞峰會舉行。因為後院起火,奧巴馬不得不缺席APEC峰會並取消了原定的東亞四國之行,改由國務卿克裏代表出席。代替奧巴馬出席APEC峰會及東盟峰會的克裏強調,美國絕不動搖對亞洲的承諾,並表示美國的“政府關門”很快就會過去。但這一表態無法消除奧巴馬未能親自到場的影響。
弗格森槍擊案再揭美國傷疤 非洲裔總統難解種族問題
美國中文網局雅虎新聞報道,8月14日星期四,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密蘇裏州警察開槍打死非裔男子事件,呼籲“和平與理解”。
2014年8月9日,美國密蘇裏州一名白人警察在聖路易斯縣弗格森市開槍打死手無寸鐵的18歲黑人青年邁克爾·布朗。初步屍檢顯示,布朗至少身中6槍,其中有兩槍在頭部。槍擊案立即引發當地民眾大規模抗議和騷亂,該州州長不得不調遣國民警衛隊進駐弗格森維持治安。18日,正在外地休假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不得不提前結束休假,返回白宮處理弗格森騷亂等事件。
從民眾與官方的反應步步升級不難看出,種族問題始終是美國社會最深的傷疤,極易揭開,卻極難癒合。奧巴馬作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其號召美國民眾超越種族分歧的夢想在弗格森槍擊案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此外,奧巴馬雖指示司法部長前往弗格森調查案件,但自己並不前往,就此事件的講話中,也沒有了類似于2012年“馬丁案”中,諸如“如果我有一個兒子,他會和馬丁很像”這樣帶著強烈情緒的語言。
分析人士認為,弗格森事件説明,長期以來美國的種族隔離、種族歧視以及種族邊緣化狀況其實根本沒有結束。甚至有評論認為,美國面臨著種族歧視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儘管有著非洲裔總統掌控政權,但少數族裔美國公民淪為“二等公民”的現象卻依然無法避免。
弗格森地區長期騷亂使奧巴馬總統壓力山大,國際社會也紛紛譴責美國社會種族歧視和司法不公,並指出美國在這些問題上一直在奉行雙重標準。埃及外交部就對此事件發表聲明,敦促美國政府對密蘇裏州弗格森市的抗議活動保持克制。柬埔寨首相洪森稱,美國對自己國內示威採取鎮壓行動,但卻不允許其他國家控制反政府示威局勢,美國奉行的是“不同的標準”。
醫改前路艱辛 奧巴馬遭起訴政治前途雪上加霜
7月3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25票贊成、20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議案,正式授權眾議院議長博納對總統奧巴馬濫用行政權力提起訴訟。這是奧巴馬在華盛頓發表講話的資料照片(7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2014年11月21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宣佈,奧巴馬政府在落實醫改法案過程中行使了“超出憲法賦予的權力”,眾議院已就此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書列舉了“兩宗罪”,包括奧巴馬政府“兩次推遲實施”醫改法案中關於僱主必須為僱員購買醫療保險的條款,奧巴馬政府違規使用聯邦賬戶資金向保險公司支付1750億美元,上述兩項均屬“非法”。
醫療改革,這可以算作是奧巴馬任內為數不多的最具標誌性的“政績工程”,也被美國媒體譽為“美國社會保障體系45年來最大變革”。但是,“奧巴馬醫改”法案從出臺到生效實施可謂一波三折,美國民眾和輿論對此也多有抱怨,奧巴馬的個人支持率也因推行醫改中的決策失誤大受影響。此次新醫改的重要舉措──醫保方案網購交易平臺“健保交易所”,自2013年10月1日啟動以來註冊參保人數遠遠不如預期,這與網站頻出嚴重技術問題有關,同時也是政府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
美國輿論普遍認為,“奧巴馬醫改”引發的種種問題其實正是美國社會長期以來有關公平與效率問題的疑惑。“奧巴馬醫改”的初衷就是要覆蓋3000多萬沒有參加任何形式醫保的人群,從而以“個人強制”手段實現美國式的全民醫保。不過一直以來,美國兩黨對如何進行醫改存在巨大分歧:民主黨陣營認為應當擴大政府干預,通過社會財富再分配實現全民享用醫療保險;共和黨陣營則更傾向於通過市場競爭來提高效率,進而降低醫療費用、優化醫保系統。
如今奧巴馬又成為國會眾議院的被告人,這無疑讓其在美國總統最後兩年內的角色顯得相當尷尬,對於他最後兩年的政治表現來説,也是雪上加霜。
“伊斯蘭國”突然坐大 奧巴馬總統遭受“炙烤”
8月9日,奧巴馬在白宮南草坪前發表講話,稱法國和英國支持美國在伊拉克的人道主義行動。
2014年6月,一個名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的反政府武裝在伊北部地區攻城掠地,相繼佔領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和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裏特(薩達姆的老家),並向首都巴格達不斷逼近。在此過程中,這一極端武裝組織宣稱殺死了1700多名伊拉克什葉派士兵,還綁架了土耳其駐摩蘇爾總領事館內包括總領事在內的49名外交人員、家屬和保鏢。
“伊斯蘭國”武裝組織迅猛壯大,美國被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先是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打破伊拉克國內各政治力量的平衡,導致遜尼派極端組織異軍突起;後來新上臺的奧巴馬政府又匆忙從伊拉克撤軍,是典型的“只管製造麻煩,不管收拾殘局”做法。
面對伊拉剋復雜的局勢,奧巴馬在出兵問題上左右為難處處掣肘。8月28日,奧巴馬在白宮記者會上説,“伊斯蘭國”武裝持續對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構成威脅,但“我們的策略還沒有成型”。此言一齣,輿論大嘩。美國國內各大電視臺、主流報紙、互聯網絡批評之聲連片,認為奧巴馬的講話是在“長‘伊斯蘭國’的威風、滅自己的士氣”。
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奧巴馬不僅在輿論上難佔上風,而且在法律上還面臨獲得授權的問題。根據美國國內有關法律,總統有權下令進行不超過60天的“敵對行動”,如果超出這一期限,必須獲得國會批准,否則就要停止行動。除輿論和法律外,美國政府和民眾更擔心“伊斯蘭國”武裝被清除出伊拉克、敘利亞後流竄至全球各地,而美國本土可能成為襲擊目標。13年前“9·11事件”的陰影仍在美國民眾心中揮之不去。
8月,奧巴馬政府只對“伊斯蘭國”實施空襲,但最近奧巴馬總統宣佈向伊拉克增兵1500人,美軍似乎正在將作戰重心由空襲轉向地面。對奧巴馬而言,這種調整有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當年他競選總統的承諾之一就是結束伊拉克戰爭,而在2011年終於從伊拉克完成撤軍後,奧巴馬曾多次表示,決不派地面部隊重返伊拉克。如今事態的發展似乎已經超出他的掌控。
顧此失彼 奧巴馬外交“頭疼事”不斷
奧巴馬與普京(資料圖)
奧巴馬連任以來,巴以衝突、烏克蘭危機、利比亞危機、伊拉克亂局、伊朗核問題等多個國際熱點相繼劇烈升溫,奧巴馬政府顧此失彼,在投鼠忌器中突顯左右為難,“頭疼事”不斷。
敘利亞持續3年多的衝突中,反對派的主要訴求之一是讓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臺,而奧巴馬政府也曾談及想要打破巴沙爾的“算盤”。而如今,巴沙爾依然掌控大權,成功連任總統。一年多來,美國希望推動敘政府和反對派代表通過和平談判方式化解危機,而好不容易舉行的敘利亞問題第二輪日內瓦會談于2014年2月中旬無果而終。
2014年6月劇烈升溫的巴以衝突無疑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一大敗筆。奧巴馬入主白宮伊始,便將解決巴以問題作為其全球外交重點攻關方向。克裏就任國務卿後,親自主抓巴以和談,然而毫無建樹,只能眼睜睜看著目前正在加沙地帶上演的血腥一幕。
自從烏克蘭爆發政治危機、克裏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後,俄美關係緊張迅速成為奧巴馬政府主要的外交危機。美方如何處理與俄關係已經開始考驗奧巴馬政府的勇氣以及美國與歐洲盟友的緊密程度。烏克蘭危機導致西方陣營與俄羅斯嚴重對立,觸發外界對“冷戰”捲土重來的憂慮。西方對俄羅斯施以多輪制裁,並且取消了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八國集團峰會的計劃,以七國集團峰會取而代之。但是現階段,在解決敘利亞化武銷毀、伊朗核問題談判以及朝鮮半島核問題方面,奧巴馬政府都需要俄方配合。
在外交上幾無建樹的奧巴馬政府太需要一個可以稱之為“成就”的慰藉,伊朗核問題便被奧巴馬政府視如救命稻草。但是,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談判的截止期限已過,伊核問題仍未達成協定,談判將再次延期至2015年6月30日。
在反恐問題上,全球反恐形勢也面臨著大步倒退。根據美國國務院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基地”分支機構近年來愈發倡狂。報告説,“基地”也門分支“持續對美國構成最嚴重威脅”,敘利亞內戰為一些與“基地”存在關聯的武裝組織發展壯大提供了溫床,西非和北非的宗教極端組織近期也愈發頻繁地發動恐怖行動。
奧巴馬“重返亞太”戰略收效甚微,2014年4月的亞洲之行並未取得預期效果。奧巴馬抵日訪問前,外界認為兩國將借著這一契機打破《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停滯僵局,孰料奧巴馬卻“空手而歸”。另外,對於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兩大盟友日本和韓國,雙方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就領土紛爭和“慰安婦”議題,日韓各執一詞。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
- “兩岸一家親 歡喜過大年”在津臺胞新春聯誼活動在天津寧河舉辦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