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台灣不必畫地自限 讓“金馬獎”奔騰下去

臺媒:台灣不必畫地自限讓“金馬獎”奔騰下去

中新網11月24日電 第5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結束,台灣《旺報》24日社評稱,本屆金馬獎展示出台灣電影與電影人的表現很明顯的在兩岸三地的電影圈是最弱的一個,為此,有不少人生氣地要求當局將金馬獎“收回”,意思是説不要讓台灣以外的電影參加競賽。社評則稱,台灣何須畫地自限?當台灣電影在金馬獎逐漸成了稀客,我們要思考的不是把金馬獎收回來,而是怎麼樣讓台灣電影飛奔出去。

 

文章摘編如下:

 

不要讓台灣以外的電影參加競賽,他們所持的理由是“金馬獎是台灣人出錢辦的獎,憑什麼要讓別人來分一杯羹?”

 

這股“自保”的氣氛強烈到連金馬獎主席張艾嘉都感受到了,她在與本屆評審主席陳衝一起頒發“最佳劇情片”時表示,台灣評審可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提出這樣的一份名單。這話表面看來是替台灣的評審捏一把冷汗,但骨子裏其實是一種讚揚,金馬獎的得獎名單裏有來自各地的華人作品。

 

台灣電影《軍中樂園》勇奪這屆金馬獎的最佳男、女配角獎,但是有人不以為然地説,男女配角陳建斌與萬茜都是大陸人,台灣電影有什麼好樂的?但是萬茜在臺上説,她發誓要在這個舞臺(金馬獎)上得到最佳女主角獎;陳建斌打破金馬獎記錄,一個人同時抱回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與最佳新人導演這三大獎項,他的妻子蔣勤勤陪先生上臺領獎時,激動落淚地感謝金馬獎給她先生這麼高的肯定,她説:“台灣,我真的一輩子都會銘記,因為在這裡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發生。”

 

猶記得上一屆(第50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爸媽不在家》來自新加坡;最佳導演《郊遊》的蔡明亮來自馬來西亞;來自大陸的章子怡因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得到最佳女主角獎,而這個獎項也讓章子怡成為在兩岸三地重要電影獎項上都封後的第一人,金馬獎圓了章子怡的“華人電影大滿貫”的夢想。

 

金馬獎重要獎項的得主分屬於不同地區的華人,實在是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一方面可以看出已經奔騰超過半個世紀的金馬獎有意以更大的包容心與企圖心,樹立華語地區的典範地位。儘管台灣目前似乎已暫時過了電影的“黃金年代”,但是畢竟創立於1963年的金馬獎是目前華人地區最老牌且持續進行的電影獎項,的確有著“大哥”般的地位;台灣應該自傲金馬獎是個有歷史影響力的華人電影獎,何須畫地自限?

 

然而,就事論事,從現實面來看,台灣主辦的金馬獎卻只能拿到十分之一的獎項,這不只是面子難堪的問題,更透露了實力滑落的警訊。李安曾評論台灣電影“氣虛了點”、“要加強説故事的能力”。

 

氣虛乃緣于拍攝時的企圖心與策略能力不到位;説故事的能力不足則很可能是台灣急切、快速的集體氛圍所致,從個人到社會,台灣缺乏醞釀、孵育深刻動人故事的習慣與環境,凡事總要立竿見影,殊不知電影這個行業一如任何一個藝術表演一樣,“臺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沒有耐心磨練,就得不到閃亮的鑽石。

 

台灣有多少電影從企劃之初,就是以整個華人地區、甚至全世界為舞臺的呢?還是以一種小確幸的心態與格局,拍了自爽而已呢?當台灣電影在金馬獎逐漸成了稀客,我們要思考的不是把金馬獎收回來,而是怎麼樣讓台灣電影飛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