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很多戲真不記得自己怎麼演的了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10 12:24:28 | 來源: 東方早報 |
直到戴錦華提醒“你快劇透了”,姜文才放下話筒。
12月7日晚,姜文出席了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的“姜文表演回顧專題”開幕活動,在謝飛導演、姜文主演的電影《本命年》放映前,他與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編劇史航、美術師曹久平等進行了40分鐘的交流。
《一步之遙》定於12月18日公映,本將於8日舉行全球首映,但7日晚間傳出首映禮延期舉行的消息,有説法稱影片並未過終審。但在姜文在電影資料館的表現看似並未受延期影響。他始終玩笑不斷,甚至在現場稱:“要不直接放《一步之遙》得了。”
姜文不怕劇透
週日的座談雖因《本命年》而起,但《一步之遙》卻成了重點關注的話題。戴錦華與史航均已看過《一步之遙》,關注到影片中具有的“狂歡性”。而姜文自述,他並非故意狂歡,而恰好與題材有關:“是上海的事,又是殖民地、北洋時期,華洋混雜,不同年代用不同的鏡頭來反映。給了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你就覺得那個時代特狂歡。”
在談到姜文又拍了一部北洋時期的電影時,史航問姜文,有沒有考慮過拍當下題材、現實生活,姜文反問:“《本命年》算嗎?”在得到肯定答覆後,姜文説:“那當時的現在已經成為過去了,所有的電影都是過去的。我試試吧,能不能拍現實的,我不是拿時間線來拍電影,我可以試試。”
姜文認為,好的藝術作品不是寫時代,而是寫人,以一個人體現所有的時代所有的歷史,“(《一步之遙》的)馬走日同志就是這麼一個人。”曾經他看“侯孝賢同志”談拍《戲夢人生》的一個紀錄片,裏頭提到主人公是一個不自覺的藝術家,姜文深受感動:“馬走日就是一個不自覺的底線非常高的人。”
姜文在影片中還嘗試著探討了一些自己關心的情境。如他認為,一個人沒有生的希望的時候,可以做到大義凜然,“反正要死,那就死唄。”但他設置的情境,則是如果這時候你有一個機會活,但這需要參與到你不認可的、別人對你的描述、歸納中,“這時候為了活你願不願意?”
姜文話説到這裡,被戴錦華及時打住,“你快劇透了。”姜文這才放下話筒,而戴錦華補充,姜文的描述跟她看電影的體驗完全不同,建議先看電影再來看姜文的自述,“保持一步之遙。”而史航更認為,姜文的電影不怕被劇透,“裏面有姜文頑固的人性,你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高興,難道別人把故事給你講了,你就為省幾十塊錢不去了嗎?好電影經得起劇透,反而值得劇透一遍,再看第二遍。”
“你要是老這麼提意見自己導戲得了”
《本命年》根據劉恒小説《黑的雪》改編,由謝飛導演,曾獲1990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姜文在其中飾演男主角、刑滿釋放的社會青年李慧泉。當時姜文已拍攝了《芙蓉鎮》、《紅高粱》等影片,最佳男主角都獲了好幾個。相對原作中人物的不起眼,姜文的形象太過“明星范”,而那時他對謝飛則老是念叨《紅高粱》獲獎張藝謀沒提到他,“我就知道這個演員個性太強,所以那時候我一天到晚誇獎他。”謝飛曾回憶。
但在姜文看來,自己能走上導演之路,卻是因為謝飛老在一旁,“用嘲諷的眼睛看著你”:“你要是老這麼提意見自己導戲得了。”
這部電影中幾乎每場都是姜文的戲,為了表現人物的無聊,姜文幾乎已經技窮,“你也不能愣著,無聊不能表現無聊,有聊才能表現無聊。”以中戲表演係的評判標準,在電影中頻繁抽煙是會被看不起的:沒什麼可表現的了才抽。結果《本命年》中姜文煙不離口,“我這麼一個不無聊的人該怎麼辦啊。”導致到後來,這部電影成為姜文觀賞自己後背的最佳案例:“很多戲故意拍後背,不然沒得看,我的後背最全了,在這部戲裏。”
他找到謝飛説,“我沒那麼多招演出這麼多戲。”謝飛説:“那你就聽話,讓怎麼演怎麼演。”
這怎麼行。在中戲上學時,老師以人藝的於是之為例:一個演員要是把自己的臉全權交給化粧師,那這演員沒法要,演員首先得知道自己會以什麼樣子出現在舞臺。美術師曹久平回憶,當年的環境裏,每個人都“干預創作”,電影《菊豆》的名字就是曹久平定的:“美術干預編劇、編劇干預攝影、攝影干預導演,也不叫干預,就是一塊聊,一塊做,《紅高粱》也是這麼做出來的。”
而電影《本命年》的片名,就是姜文定的。拍戲的時候他意見更多,李慧泉在酒吧聽歌手演唱,姜文問:“有沒有柱子,給我找根柱子來。”
柱子找來了,姜文舒服地靠著柱子抽煙,“利落吧唧地看人唱歌”,然後他繼續指揮:“哎能不能別直接這麼拍我,從柱子後面繞過來拍,把歌也拍上。”
在姜文的描述中,謝飛總是嘲諷地看著他,建議他自己當導演,“省的你一會這一會那,這不行那不行要經過你同意不同意”,乃至在去柏林電影節時還向他提起。而姜文如今雖然當上了導演,但他的控制欲也不減當年。他説自己拍完之後就沒看過《本命年》,反而是《一步之遙》最近看了200多遍,“什麼電影都不能看了,看了噁心,而且老想動手給它剪。”
已不記得怎麼演《芙蓉鎮》
曹久平介紹,在《紅高粱》期間,他就覺得姜文特別有導演天賦,之前跟姜文的通信中,還建議他做導演。而姜文介紹,自己有心之後,也一直在做劇本:“但有的被人買走了,産生版權糾紛,拍不了。有的故事挺好,但寫出來特別難看,能想到有多難看多平庸多普通就變成什麼樣。”
“有了好故事,變成能演的劇本,差很長時間。”姜文説。他覺得中國電影界一直缺這個,“不是躉點好的想法,學點招,到處扒點,就有辦法的。很多人有想法,但沒辦法。”
姜文介紹,在臺詞上,他要花相當長的準備時間:“臺詞不是敘事、不是問候,是最早讓你實現逃到內心各個犄角旮旯、內心活動的東西。否則可以拍無聲片。但在很多電影裏,光‘你喝杯水吧’的臺詞就推來推去,半天過去了。”
姜文現場表演了一段他欣賞的臺詞:河兩岸有兩個聾子,都聽不見,但不願讓人覺得自己聽不見。
“怎麼著,釣魚去啊?”
“不是,我釣魚去。”
“嗨,我還以為你釣魚去了。”
“為什麼樂,是因為這個對話是不斷掩飾的結果,讓你覺得他特別聾。但在我們的電影裏,沒有這個,都是半成品,拍的是個事,不叫戲。這就是我一直沒機會跟戴老師聊的,她所有的批評里加上這點就透徹了。”姜文説。
戴錦華問姜文他作品中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後者立即説:“《本命年》。”
“騙子。”戴錦華説。
“説實在的。”姜文堅持,“不是説我當時年紀小,是很多戲我真不記得我自己怎麼演的了。”公司有人在電腦上看電影,他湊過去一看,那個跑來跑去晃來晃去的人,“這不就是我嗎?”但他已經不記得怎麼演的了——雖然這還是他的成名作《芙蓉鎮》。
姜文一個朋友跟他感慨一晃已經五十了,他又是一貫的態度:“那你還虧了怎麼?我活很久了,活這麼久才五十我還怎麼著啊。”但他感慨,很多事情都忘了,演過的電影想不起來怎麼演的,看到老照片也記不得怎麼回事,而能記得的,除了《本命年》,“還有馬走日。”姜文應景地説。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