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鋼:用音樂傳播中國聲音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15 14:50:11 |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大提琴滑音猶如“陰風慘慘”,軍鼓“咚咚咚”地撞擊著心房,大提琴與樂隊合作演奏的《我遙遠的南京》是為紀念1937年在南京大屠殺中被害的30萬平民而作,並不像一般同類作品那樣聲嘶力竭和血雨腥風,它用醇厚深情的大提琴,祭奠歷史上那並不遙遠的日子,表現對戰爭的反思以及對和平的嚮往與祈禱。
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辦之際,名為《永不忘卻》和《和平祭》的音樂會,先後在南京和北京上演。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葉小鋼作曲的《我遙遠的南京》、《和平祭》第三樂章是音樂會演奏的重要曲目。
200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葉小鋼創作了大提琴協奏曲《我遙遠的南京》。“這部作品完全是有感而發,沒有任何人要求我去寫。裏面有一種不可遏制的情緒的表達,我們期盼和平,但是和平是有代價的,不能一味隱忍,還要奮起抗爭。”葉小鋼説。
葉小鋼的另一部南京題材作品《和平祭》是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成而作,在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70週年祭日當晚在南京首演。《和平祭》共有3個樂章,即《南京》、《石頭城》和《和平祭》。此次選演的是第三樂章,在道出了對戰爭的悲嘆和惆悵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和平的祈望。“《和平祭》是超越個人情緒的,不僅僅寫這場戰爭、這場大屠殺,更是關注人類,為未來祈禱和平。”葉小鋼説。
這兩部作品的創作經歷對葉小鋼來説是沉重的。為創作,他不僅參觀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還採訪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當死難者的照片和死亡名單一次次在腦海中閃現,憤怒的情緒壓抑了理性的創作。“我必須從憤怒中跳出來,我的作品不是聲嘶力竭地無奈控訴,不是大喊大叫。對作曲家來説,控訴和宣泄是需要理智地通過藝術手段表現的。”葉小鋼介紹。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葉小鋼這位出身音樂世家,當過農民、鉗工,經過不懈努力回歸音樂之路,留學美國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卻毅然回國的音樂家更懂得怎樣用音樂傳遞中國聲音。近年來,他也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作為2014年中德人文交流計劃項目,今年11月,葉小鋼受德國薩爾州第25屆藝術節和德國薩布呂肯廣播交響樂團之邀前往德國,在德國舉行了兩場“中國故事·大地之歌”專場音樂會。葉小鋼介紹,“中國故事·大地之歌”音樂會在未來3年還將繼續在世界各地舉行,一批更具“中國風”的作品將會被安排在國外文化主流市場上,讓西方觀眾真正感受到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我遙遠的南京》已經被葉小鋼列入明年赴德國演出計劃之中。“明年,我會帶《我遙遠的南京》去德國演出,指揮和演奏者都將是外國人。”葉小鋼認為,通過交響樂這種人類共通的藝術形式,可以把中國故事表達得更生動,更容易讓全世界理解。
葉小鋼表示,雖然有一定阻力,但還是希望未來能攜自己的南京題材作品到日本演出,讓日本人通過音樂體會到中國人心中的掙扎、反抗、痛苦、希望和嚮往,希望他們讀懂作品中“銘記歷史,珍惜和平”的主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