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十五週年述評:“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12-15 10:59:01 | 來源: 人民日報 |
12月1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公佈第四屆政府主要官員和檢察長名單,十名官員九位新人,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對新班子“品頭論足”,寄予厚望。
回歸15年來,澳門經歷了3屆特區政府、5屆立法會。“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從設想變為現實,一個全新的澳門已然橫空出世。
“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週年之際,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澳門基本法是特區發展最大的保障。”“15年來,‘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在澳門得到了全面落實,社會各項事業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這分別是崔世安特首和澳門中聯辦主任李剛對澳門回歸15年的概括性總結,也指出了澳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生改善的制度保障。
維護基本法權威,為澳門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2月6日,澳門塔石廣場,一場別開生面的園遊會正在這裡舉行,20多個遊戲攤位、人手一本的遊玩手冊。宣傳短片創作比賽、校園壁報比賽……所有活動都有一個主題——澳門基本法。這是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組織的“齊來認識基本法 共創澳門好明天”活動。在澳門,類似基本法推廣協會這樣的民間團體還有不少,宣傳、推廣基本法的活動也從年頭一直排到年尾。
對於澳門人而言,基本法絕不僅僅是一部高高在上的憲制性文件,而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行為準則。行政長官依據基本法頒布了數百項行政法規,內容涉及經濟、民生、財政、勞工等廣泛事務;澳門立法會制定了208部法律,每一部法律都要經過基本法專家的審查;澳門三級法院以基本法為依據,審理了大量涉及解釋和適用基本法條文的案件,僅今年前10個月就有179宗……回歸15年來,澳門特區始終堅持尊重和維護基本法的絕對權威,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堅持以基本法規範行政、立法、司法行為,以基本法的規定來處理政制發展、民生改善等重大問題。
2009年2月25日,澳門立法會通過了《維護國家安全法》,這不僅填補了澳門法律體系中關於國家安全保障領域的空白,也完成了基本法第23條賦予澳門的憲制責任。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冷鐵勳説:“‘一國兩制’的核心要求和基本目標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實施,既有力維護了基本法的權威地位,又增強了澳門全社會的國家觀念,體現了澳門各界對於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高度責任感。”
基本法在澳門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宣傳推廣基本法的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視。澳門政府通過與國家行政學院、澳門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等機構合作,有計劃地安排公務員進行基本法的系統學習與培訓;澳門學校也大多開設了基本法理論實踐教育課程,使年輕一代成為基本法的忠實擁護者和積極實踐者;眾多社會團體堅持不懈推廣基本法,讓“愛國愛澳”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民主不斷擴大,為“澳人治澳”搭建精彩舞臺
把時鐘倒回今年的8月31日上午10時。澳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正在澳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11時10分,選管會主席宋敏莉宣佈選舉結果:崔世安以380票、近96%的得票率,高票當選為澳門第四任行政長官,成功連任。
“參與今次選舉後,更深刻感受社會幾代人凝聚的和諧、包容、理性精神的可貴,進一步領略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的深遠意義。”在當選感言中,崔世安再次表示,願與全體澳門人“同心致遠,共享繁榮”。
回首來時路,“澳人治澳”走得殊為不易。
回歸前,澳門總督由葡萄牙總統任免和授權,儘管法律要求總督人選應諮詢澳門居民意見,但諮詢結果並無約束力。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裏,澳門華人參與政治事務的空間幾近於無,直到1997年,才有第一位華人在澳葡政府中擔任司級職務,在局級職務上任職的華人亦寥寥無幾。
回歸後,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堅定不移地按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的規定,推動民主政制循序漸進向前發展。
第五屆立法會由33名議員組成,較第四屆立法會增加4名直選、間選議員;間選制度法人選民投票人數由11人增至最多22人,取消自動當選機制,提名門檻由25%降至20%;第四任行政長官選委會委員由300名增至400名……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産生辦法的成功修改,進一步擴大民主,澳門特區政制發展邁進新里程。
民主權利的擴大點燃了澳門居民的政治參與熱情。2013年9月,澳門特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過程中,145名候選人參與角逐,超過15萬選民參與投票,比上屆增加近3萬人,幾乎是2001年第二屆立法會選舉時的一倍,其中僅“首投族”就增長了1萬餘人。“澳門不再是冷冷的政治氛圍。”有澳門學者分析指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提升了澳門普通民眾的政治參與熱情,“澳人治澳”成為澳門人參與政治事務的最強意願。
民眾積極參與,為社會建設貢獻涓滴力量
“在澳門,如果碰上一個看起來有身份的人,又拿不準該怎麼稱呼,叫‘會長’準沒錯。”這是“老澳門”的經驗之談,聽著似玩笑,卻也生動反映了澳門社會的部分現實。澳門是個社團社會,有名望的人士身兼10余個、甚至數十個社團頭銜稀鬆平常。
1999年回歸時,澳門登記註冊的社團為1700多個,到今年已經發展到6400多個,增加了3倍多。李剛評價説,“社團廣泛參與澳門事務,為澳門發展貢獻了力量。”
社團組織在澳門政治活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政府在社會救濟、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不足。社團社會的發展也促進了澳門人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程度。崔世安就表示,在他競選期間,收到了9萬多份意見,包括民生改善、經濟發展、行政效率等諸多方面,這些都將成為他落實政綱的方向。
2009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澳門填海造地建新城,澳門也相應啟動了規劃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兩次面向公眾徵集意見,一共徵得1300多份超過5000條意見。“政府按照意見對規劃進行了多次修改。”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代局長劉振滄説。
澳門回歸15年,是澳門人對祖國認同感、歸屬感不斷增強的15年,是澳門人“愛國愛澳”情懷高漲的15年。12月10日,由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主持的《澳門市民對回歸15週年社會發展滿意度調查》最新出爐,抽樣調查顯示,73.6%的受訪者正面肯定回歸後的社會發展,66.22%的受訪者正面肯定“一國兩制”在澳門的落實情況,63.53%的受訪者對澳門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充滿信心。
15年來,澳門不僅實現了法理的回歸,更實現了人心的回歸。澳門,不再是飄零的異鄉,而是“中國澳門”!(記者蘇寧彭波)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