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眷村生活:沒有《寶島一村》那麼美好

 

本文摘自《我們台灣這些年2》,著者:廖信忠,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原標題:《寶島一村》的烏托邦

 

幾年前王偉忠與賴聲川合作的舞臺劇《寶島一村》在台灣引起一陣旋風後,繼續搬到大陸上演,也引起許多大陸朋友對眷村的好奇心。很多大陸朋友看了後總覺得眷村生活很和樂美好,還産生了嚮往的感覺,這種意外反應倒是讓居住過眷村的台灣外省人嚇了一跳,呃,真的有那麼好嗎,很多眷村出身的才不信不同省份間的村民會像劇中相處得那麼好。一來,照王偉忠自己生活在空軍眷村的經驗,本來就會好過其他眷村一些;再者,藝術雖然來自生活,為了健康向上的戲劇效果,許多負面的地方也不見了,所以也有人笑説像《寶島一村》和電視劇《光陰的故事》裏的眷村,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眷村,過於美好,卻從來不曾存在過。

 

現在很多人就只記得眷村人情味濃,看到劇裏都是積極向上的,但人在極艱苦的環境下,展現的不是通常被頌揚的人性光輝,反而是人性的扭曲。眷村作為一個小社會,自然也是這樣,有光明,也有黑暗的一面,很多人性的陰暗面也就此産生。在一些回憶眷村生活的文章、文學作品當中都會看到,因為早期大部分眷村的生活空間狹小,採光不良,房子大都擠在一起,暗暗的濕濕的,你寫功課時,隔墻在“推炮”都聽得一清二楚,為了搭違章建築或爭公用廚房使用時間,有人寫黑函告鄰居“通匪”。誰家有些小錢重新裝修得好一點,三姑六婆就傳説他們家女兒出去“賣”了。再不然就是眷村子弟因為父母管不了,不學好加入幫派械鬥(儘管在後來的很多作品裏,這都被美化成眷村小孩的年少輕狂叛逆不羈)。有些外省軍人娶了本省女人住在眷村裏會被排擠,生下的小孩常被罵雜種繼續排擠。還有,也常常發生單身老兵猥褻村裏小女孩的事情……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這樣的事在哪都可能發生,真實的眷村,遠不如劇裏那樣夢幻。

 

最大的誤會是很多人以為1949年來到台灣的外省人,都住在眷村裏。事實上在來臺的150萬外省人裏,有機會住進眷村的人僅僅只佔了六分之一,大多數人還是自己想辦法求生存,住在眷村只能代表外省人中某些群體的生活方式,並不等於整個外省群體。

 

在來臺的外省人裏,大部分是軍公教人員,還有一些有辦法的商人,這一小部分商人就不用説了,到哪都會有辦法活下去,像蔡康永父親就屬這類人,到台灣後仍然過著上流社會海派生活。高級官僚或軍官,也不用擔心,繼續吃香喝辣,自然有人替他們想辦法。對公教人員,機關單位和學校也會準備宿舍,部隊眷村也吸納了部分來臺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