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古時似"情人節" 女子在這天可出門觀燈

中新網2月14日電(上官雲)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農曆馬年元宵節,亦是西方情人節。19年一遇的浪漫“邂逅”在催生新商機的同時,也讓這天該如何度過成為熱點話題。連日來玫瑰價格攀升、元宵遇冷的現象更引發一些網友、專家憂慮傳統習俗的傳承。提及此事,民俗專家蕭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元宵節可稱古代“情人節”,平時被禁止出門的女性在這天也能出門觀燈,便有可能遇到意中人。蕭放還提到,我國元宵節習俗多樣,恰逢西方情人節亦是正常現象,無須將二者刻意比較,平常心對待即可。

 

元宵不敵“玫瑰花”引憂慮 專家稱無須刻意比較

 

今年的元宵節與往年略有不同,那就是恰逢西方情人節。節前,情人節的“標誌性符號”玫瑰花身價暴漲。多家媒體記者走訪京城花卉市場發現,今年情人節的玫瑰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近三成,達到了往年平時價格的將近10倍。有商家表示,情人節當天,玫瑰的價格會更高。

 

記者在多家商場、超市看到,元宵均打出了“促銷”的牌子,並且購買湯圓的多為年長者,年輕人並不多見。有的廠家甚至推出其他配套優惠活動,以期拉動“元宵經濟”。

 

正是這種現象引發了一些人擔憂。有網友表示,這種現象背後是當今社會對傳統元宵節的忽視,以及年味的逐漸遠去。甚至有專家為此呼籲,公眾應多多重視傳統文化。

 

蕭放對此卻表示了比較“寬容”的態度。在他看來,元宵節碰到情人節,正好一舉兩得,傳統現代相碰撞,或許更能增加節日情趣。

 

“元宵節習俗在傳承過程會有一些變動,恰逢西方情人節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公眾沒有必要特意將二者比較。”蕭放表示,元宵習俗也在逐漸演變,我們應該強調傳統價值觀。但年輕人過情人節也無可厚非,需要以正確的心態對待,順其自然。

 

元宵節曾很“另類”:遊藝項目多 主要夜間舉行

 

其實,在中國元宵節本來是一個極富娛樂性的節日。對於它的起源以及曾有過的盛況,專家們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北京大學教授陳連山認為,元宵節起源於漢武帝創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本身是皇家祭祀。至東漢末年才開始成為節日。隋初,元宵節完全成熟。明清以來,元宵節通常被百姓當作春節的結束,因而極其熱鬧。其主要內容是吃湯圓、觀燈和娛樂遊行。遊行活動中有高蹺、旱船、舞龍、舞獅、秧歌、抬閣等傳統藝術表演。放煙花則是元宵節的高潮。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崗對這個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元宵節發展到明朝時非常受重視,曾一度放假十天。這個節也確實非常熱鬧,放燈、放煙花等都是一般節日所不具有的。

 

在蕭放看來,元宵節在眾多傳統節日中有些“另類”——遊藝項目多且主要在夜間舉行。是夜,燈火通明、鼓樂喧天,在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時代頗為少見,可稱是全民的“狂歡節”。

 

蕭放表示,元宵節堪稱中國古時的“情人節”,平時被禁止出門的女性也可出門觀燈,有了和人交流的可能,也可能會碰到“意中人”,才會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之類的説法。

 

各地元宵節習俗多樣:孝感敲鐵罐 溫州挑燈

 

在中國歷史演進過程中,元宵節的民俗傳承在城市與農村大有不同,並且各地也自有習俗,十分豐富多彩。

 

“早先元宵節,觀燈、賞燈的相關活動很多;在鄉村則主要和祈求豐收有關。”蕭放舉例道,在元宵節當天,湖北孝感素有“正月半,敲鐵罐”之説,敲的東西或許是鑼鼓,或許乾脆就是一個鐵罐,目的是弄出一定的聲響,代表喚醒大地。

 

這樣的習俗和古時觀唸有關。蕭放説,過去有一個説法,元宵之前的嚴冬大地會“冬眠”,人們認為製造一些響動能夠叫醒大地,藉此期待農業大豐收。

 

蕭放介紹,與祈求豐收有關的習俗還有祭神、遊燈等行為。而浙江溫州有“挑燈會”之俗。元宵節那天,很多人把紙糊燈籠挑在竹枝上面,意味“迎春”,非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