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納官媒撰文:非洲日益從中非經貿關係中受益

據《參考消息》26日報道,【《迦納時報》2月17日文章】題:關於中國的問題:解讀中非關係新詞彙(作者保羅·弗林蓬)

 

非洲自與西方建立發展夥伴關係半個世紀以來,面貌並未發生變化。西方人和非洲人對此都十分失望。

 

過去十年裏,非洲有了一個新朋友———中國。中非關係可追溯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但直至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召開,48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赴北京與會,中非關係才走上前臺。論壇的召開翻開了中非關係的新篇章。短短數年來,中非雙邊貿易持續攀升———2011年為1663億美元,是2006年的3倍。中非進出口貿易額增長顯著。如今,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夥伴。據估計,有近800家中國企業在非洲運作,經營範圍涵蓋基礎設施、能源、銀行業等部門。在2014年及可預見的未來,中非將就非洲基礎設施建設達成更多合作項目。

 

2012年8月30日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的文章寫道:“西方殖民者是歷史上造成非洲分裂的罪魁禍首,給非洲帶來深重創傷。他們所造成和助長的民族衝突、種族清洗、經濟剝削等問題至今還在困擾非洲。如今,他們卻指責中國人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是何等的諷刺。”

 

事實上,中國對非投資並非基於為公司獲取壟斷合同。中國不同於世界銀行等受控于發達國家的多邊機構,中國的對非援助不附加條件,而且經常在基礎設施等可以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的領域提供援助。較“華盛頓共識”而言,“北京共識”在非洲更具吸引力。

 

中國人的非洲戰略基於簡單的經濟信條:我們為發展而來。中國與非洲國家政府打交道時堅持不干涉內政、不附加政治條件和互利共贏的原則。中國幫助非洲躲避了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中國對非洲事務的參與在很多方面拯救了非洲。

 

非洲能安然渡過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非洲從美歐等傳統貿易夥伴轉向中印等新興市場。外界對於中西方制度孰優孰劣,對於中國參與非洲事務有一些爭議,但經濟發展和轉型才是非洲的當務之急。中國是非洲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從1998年到2008年,非洲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由3%躍升至15%。2009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此外,到目前為止,中國是非洲基礎設施融資增長最快的外部來源地。中國視其發展利益與非洲緊密相連,這種態度是中非長期接觸所必需的。

 

過去十年中,中非關係受中國對非洲自然資源的興趣支配。自2013年,非洲開始調整政策,以使非洲在中非關係中處於更加有利的位置。這種調整還將持續。要從中非關係中獲取最大利益,非洲政府必須確立全面對華政策。此外,非洲國家政府應以中非間不斷增長的貿易為跳板,進入更廣闊的亞洲市場,促進非洲商品出口多元化。在接下來十年內,中國仍將是非洲重要的貿易夥伴,非洲需採取措施,大力發展中非關係,刺激經濟增長,減少貧困人口,促進青年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