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TVB劇創作流程:演員常客串編劇工作

內地編劇與演員的罵戰炸開了鍋,其實在香港電視圈,編劇與演員的掐架事件也時有發生,去年《金枝欲孽2》播出時,鄧萃雯與該劇編審就曾因為劇本“飛紙仔”、不滿意角色設定等問題鬧翻了臉。香港電視編劇的生存狀態又是怎樣的呢?

 

據記者了解,香港電視臺(猶以TVB為甚),多是以監製為主導的。新劇開播,媒體記者從官方途徑只能接觸到一些知名監製,但根本無從接觸編劇和其他創作入員,甚至連導演是誰也不清楚,因為從來沒人宣傳他們。

 

TVB的創作部架構是:助理總監→創作經理→創作主任→編審→各級編劇→資料蒐集員、初級撰稿員。一級一級的行政管理層,等級森嚴,論資排輩,猶如機關單位。無線的劇本是怎樣炮製出來的呢?可以説,是由1個編審屮1個首席編劇屮—兩個高級編劇屮N個編劇屮N個初級編劇屮資料蒐集員和初級撰稿員,層層分工集體創作的:編審負責度故事大綱、文字修改及最後把關,更多文字上的創作是由各級編劇流水線創作的。

 

關於署名,除了編審和首席編劇的名字會出現在片頭、片尾字幕外,其他各級編劇基本上不會署名,更逞論有話語權。但其實,在創作期短、劇本不齊、“飛仔紙”嚴重的TVB,很多演員都不自覺地承擔了部分編劇的“職責”,尤其是喜劇演員,如王祖藍、黃子華等,很多臺詞都是他們私下攢好的。如果以“有份論”,TVB確實存在數之不盡的編劇。王祖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去年“踩過界”,參與了重頭劇《老表,你好!》的編劇工作,與編劇們一起想人物關係、想單元故事、想每集分場與高潮,但片尾字幕裏根本沒有他的名字,他只拿到了稿費,而且被其他編劇在微博上炮轟,言語間充滿濃濃酸味。

 

寧財神説

 

“我認為,邊拍邊播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屆時,演員如果對劇本不滿意,只管改,改詞的同時,必須承擔之後的一系列劇情責任,那時還敢改劇本的演員才叫好製片人。”“祝每個諧星都能碰到梁左那級別的編劇,劇本連標點都不用改拿來就能演。祝每個大牛都能找到愛他超過愛明星的好製片人,祝他們的作品家喻戶曉、部部傾心。祝天下所有熱愛寫作的人,能永遠銘記寫作的初心。”

 

六六説

 

“做編劇多年的感受:電視劇是集體的藝術。在編劇階段要體驗生活積攢故事。在導演階段要配合導演理解和創作故事。在演員階段要依據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加以説服和修改。優秀的演員對故事的確有提升作用而且廣泛閱讀劇本會讓他們提出加分的意見。但好導演和好演員都不可能在劇本領域超過好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