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味的清明節祭掃:我們該如何緬懷故人?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4-06 15:20:22 | 來源: 中新網 |
4月4日,瀋陽一位白領正在淘寶網上關注“代客掃墓”的商家。
清明節為故人掃墓祭奠,是中華民族延續數千年的文化傳統。然而近年來,代客掃墓、祭祀攀比、民間祭品“趕時髦”等亂象頻頻,讓原本用以表達哀思的清明節日漸走味。
在越來越多人成為異鄉客的當下,不能近墳前填上一簍土,成為太多人對於故去親人的歉疚。在祭掃方式花樣頻出、祭祀物品琳琅滿目的當下,清明節,我們該如何緬懷故人?
網店頻現“代客掃墓”業務 被批無真情實感
今年清明節前夕,多家網站出現“代客掃墓”的相關信息,再次引發輿論熱議。
記者發現,提供此類服務的店舖有數十家,只要買主把錢打過去,賣家就會按照買家的要求進行祭祀掃墓,服務內容包括代跪、代哭、代獻花等,有的賣家還將服務分為普通、金牌、鑽石等三級,最高收費超過千元。
為了打消顧客的疑慮,多數賣家還保證,“在祭拜當天衣著樸素,墓前莊嚴肅穆,並提供掃墓全程照片或者是全程錄影作為憑證”。此外,有的網店甚至表示,其可為全國各地的顧客提供該類服務。
然而記者注意到,這種“花錢請陌生人代替自己向已故親人表達哀思”的方式並未獲得太多認可。截至清明節前一天下午,多數提供該類服務的網店銷售量仍為零。分析認為,“毫無情感因素”或是“代客掃墓”生意不景氣的主要原因。
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葉春生表示,“代人掃墓”作為一種商業行為,買家和賣家之間沒有親情或感情基礎,推廣起來有難度。
事實上,“代客掃墓”並非新生事物,且其誕生也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清明節雖是法定節日,但加上週末也僅短短三天時間,並不能滿足大多數異鄉客回家祭掃的願望。
不過上述現實因素的存在,也難擋來自道德層面的吐槽。有評論指出,無論是“花錢請人哭喪”,還是重金尋找代理“濫竽充數”,實際上都是拿先人給自己裝門面的自私自利行為。
對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清明祭祀不能走商業化這條路,“我們不能認為只要走了祭祀這個形式,就等於完成了祭祀,這樣的做法沒有真情實感,也沒有意義。”
民間祭品“趕時髦” 祭祀擺闊現象普遍
相比較為冷清的“代客掃墓”市場,長期存在的祭祀擺闊現象則顯得更為普遍,其中,部分“時髦”祭祀物品的不斷出現,亦讓清明祭祀變了味道。
清明節前,祭祀用品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火熱。記者發現,除去傳統的冥幣紙錢之外,以往廣受輿論非議的“豪車”、“別墅”及各式“時髦”套餐祭品仍大張旗鼓地出現在市面上,部分豪華祭品雖然價格不菲卻也不乏顧客。
有媒體報道稱,別墅、奔馳甚至金童玉女成為不少祭祀市場的賣點,豪華祭祀套餐動輒數百上千元。而一些人不惜重金擺供品,其中不乏海參、螃蟹、大蝦等,則讓清明節演變成了“燒錢”的鬧劇。
此外,傳統的紙錢也變成了“美元”、“英鎊”,攤點上冥品也出現“服裝超市”“吃喝超市”“珠寶大全”等各種版本的“套餐”,甚至將面額不等酷似人民幣的冥幣組合在一起,“無線路由器”“高清電視盒子”等紙糊電子産品也在銷售之列。
記者注意到,除了實體店之外,不少商家在網上還推出了家用電器套裝、名酒茅臺套裝、大液晶電視、高級蘋果數碼套裝、冥府大富大貴套裝等,其中一款三層“別墅”祭品還明確標注其印有“彩色的美女保姆”。
商家想盡辦法讓逝者享受現世樂趣,以至於擺闊“跑偏”的做法受到了廣泛批評。有學者指出,這種消費主義行為玷污了清明節的真正意義。
雖然不少受訪者對這些走形甚至異化的祭品表示不感興趣,但在一些電商網站上,該類祭品的月銷量均突破了三位數,可見民間祭掃對其仍有一定的需求。
對此,夏學鑾分析稱,中國人所用祭品越來越“高檔”、“時髦”,有時代發展的原因,但關鍵問題是祭奠人沒有考慮已故親人是否見過或喜歡這些東西,這樣欠考慮的做法,或是對已故親人的不尊重。
多地打造“綠色清明” 冀望回歸緬懷感恩本真
在祭掃方式不斷變遷、祭祀物品持續更新的同時,各地推出鮮花換紙錢、生態殯葬、天堂信箱等方式,打造“綠色清明”,成為一種新的祭掃風潮。
因為生態環保、操作性強,“鮮花換紙錢”活動讓“花祭”更易於普及,而“花祭”的受寵,也帶熱了鮮花市場。
河北、陜西、廣東、四川、江蘇等多地的墓園推出措施,市民可以用紙錢免費換到一束鮮花。該類措施冀望用價格杠桿杜絕人們焚燒紙錢,文明祭掃。
此外,海葬、樹葬、花葬等綠色殯葬方式在今年清明節前夕亦獲大力倡導,四川南充還大力推介生態穴殯葬。而受“入土為安”等傳統思想的影響,近年來,生態殯葬才開始被接受,人們逐漸意識到,讓骨灰與自然融為一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入土為安”。
此外,各地還積極推廣網絡祭掃、植樹祭掃、天堂信箱、家庭追思會等新型祭掃形式,鼓勵人們用文明方式進行清明祭掃活動。
對此,有觀點指出,清明節的內涵在於“慎終追遠”,而文明低碳祭掃是大勢所趨。傳統的鞭炮聲和硝煙最終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鮮花、絲帶等祭掃方式。
分析稱,綠色、環保、文明的祭掃方式逐漸深入人心,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清明節回歸感恩、緬懷先人的冀望。
評論指出,在全社會提倡“清潔而明凈”的祭祀新風中,不應把奢侈風氣當成新潮,因為緬懷故人、感恩親情才是清明節內涵的本真。一束鮮花亦能表達思念之情,我們大可不必把清明祭祀過分“奢侈化”,人們需要從實地實物祭掃轉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
誠然,現代社會的工作生活節奏很快,商業化氣息也越來越濃重,但正如夏學鑾所言,親力親為緬懷逝者的傳統,不是花錢就能替代的,只有出於真心實意的緬懷,才能讓清明祭掃回歸“原味”。(完)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