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治群租: 群租房須專人承建 否則是犯罪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6-06 10:02:09 | 來源: 人民日報 |
殘破大廈、老舊電梯、狹窄過道,打開一扇主閘門,數間幾到十幾平方米的小屋映入眼簾。
地少人多、樓價高企,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唯有蝸居維持生計,群租房應運而生且層出不窮。香港人形象地為其取名為“劏房”,劏在粵語中即為隔開之意。
香港的群租房主要集中在市區殘舊的大廈內,坐落在比肩接踵的現代化高樓之間,這些租金相對便宜的舊樓,為無力承擔高房租的市民提供了一處棲身之所。
香港有多少群租房?特區政府的一個委員會去年進行的調查推測:總數約有6.69萬間,居住人口約17萬人,佔香港總人口的2.4%。該數字尚沒有包括工業大廈內的“劏房”戶。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群租房人口,香港是如何管理的呢?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曾公開表示,特區政府不會全面取締群租房。“社會有意見認為‘劏房’有存在價值和市場需求,因為‘劏房’能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個既便宜又位於市區的居所。”
而對於群租房普遍存在的環境差、不安全等問題,邱誠武則表示,安全問題將是特區政府處理“劏房”問題的優先考慮。
為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特區政府從2011年開始全面巡查群租房,一發現有安全隱患或建築違規,就會發出清拆令。過去5年,香港屋宇署就共發出超過1000張清拆令。
特區政府從2012年10月開始,將群租房建築工程納入監管範圍。根據規定,所有群租房建築工程,必須委任符合資格的建築專業人士承建,否則就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10萬港元罰款及6個月監禁。
全面巡查和工程監督,從源頭確保了香港群租房品質,有效應對了安全、消防、衛生等問題。
除此之外,為更徹底地規範群租房市場,香港還考慮將群租房納入正規房屋種類,實行發牌制以全面監管。香港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去年9月公佈的文件建議,對群租房設立發牌規管或業主登記制度。具體細節尚在進一步討論。
有了安全保障,群租房雖然可以正常存在,但年久失修、線路老化、環境惡劣,群租房這個城市房屋的“畸形兒”依然困擾著香港的發展。
如何從根本上消除這個“畸形兒”?行政長官梁振英直言:“解決‘劏房’關鍵在樓市供應。”特區政府唯有從加大供應樓市著手,協助群租房人士自己置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租房頑疾。
為落實這一目標,香港政府去年公佈了10年建屋計劃,計劃未來10年增加47個房屋單位,其中六成是公共房屋,全力推動港人“居有其所”,讓群租房自然消弭于市場。(本報記者 李永寧)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