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6-06 10:32:09 | 來源: 新華網 |
香港中文大學正式創立於1963年,是香港最早的兩所大學之一及亞洲唯一採用書院制的高校。以高錕、楊振寧、詹姆斯·莫理斯、羅伯特·蒙代爾為代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在這裡弘文勵教。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優良傳統,以培育既具專精知識又有處世智慧的人才為使命,漸漸成長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此番入駐深圳,在探索境內外合作辦學新模式、促進兩地學術交流、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領域被教育界寄予厚望。今天,新華教育獨家邀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與我們共同分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成長故事和創新思路,以下為本次訪談的精彩摘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讓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理念在內地生根發芽
記者:徐校長,您好,能否請您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香港中文大學的歷史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一些基本特色?
徐揚生:去年,是香港中文大學50週年校慶,我們一直被評為全世界建校歷史在50年以下的新大學裏面全世界的第一名或者是最前面的幾名,這説明香港中文大學的發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這個學校大概有幾個特色:一是,這所學校的中國文化根基非常深厚,當時在中國比較有名的學者參加了創辦這所學校。二是,它是一所把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緊密融合的學校,所以這也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特色。三是,這所學校的國際性很強,如果你到中大來過你就知道,我們對學生國際化的訓練是非常的好。所以我覺得它是一所開放型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學校。香港中文大學為什麼要回到內地來開辦這麼一所學校呢?主要目的大概有三個:第一個目的實際上是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建校目的緊密相連的,大學的章程裏面就有為國家、為香港培養人才,為我們的祖國、為香港當地經濟發展培養人才,我們覺得這是一個責任,中國的發展需要很多國際化的人才,香港中文大學將培養國際化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
第二個是中國內地高等教育這方面需要改革開放,是希望有一些先行先試的先例。我們認為我們學校可以為內地提供高校改革方面的示範。再者,香港中文大學本身的發展也需要到內地的支持。如果清華大學只招內地的學生、哈佛大學只招麻省的學生是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很多內地的家長已經非常認同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因此有擴大招生計劃的需求。但因為香港中文大學是公立學校,招生人數是有限制的,對港生和內地生是有比例要求的,所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創立,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化。那麼到這邊開辦這個學校,一方面要弘揚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理念、學術精神、成熟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落地,落地實際上就是要結合我國珠三角的當地特色,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記者:那咱們第一年的招生只有300人,這個招生的人數您有什麼考慮?為什麼是300人?未來有沒有可能擴招呢?
徐揚生:我們第一年招生數量較少,但是如果生源品質優秀的話,我們也可能會擴招一點。明年開始肯定是會投放更多的招生名額,因為明年我們理工學院會啟動招生。2014年是經管學院招生,2015年經管學院和理工學院招生,2016年人文社科學院可能也會啟動招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年招生文理兼收 比例4:6
記者:那咱們今年首年招生的學院就是經管學院,那麼是全部招文科生還是文理都兼收的?
徐揚生:文理都招,事實上理科可能招生計劃會多一點。
記者:那有沒有這個比例的分配?
徐揚生:比例大概是4:6吧。
記者: 哦,4:6,4是文?6是理?
徐揚生:對。
記者:那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咱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這三個學院?它們分別的特色是什麼?招生專業的特色是什麼?
徐揚生:2014年,我們經管學院會有市場行銷、國際商務、市場學三個專業。很多專業的設置是我們在我國珠三角地區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後確定下來的,因為這類專業的需求量非常大。香港中文大學的商學院是全世界知名的,我們的MBA、EMBA都是世界級的培養水準,因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2014年就會將這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呈現給學生。 2015年,我們會開設理工學院,我們會注重開設那些交叉學科、新興學科。比如説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我們覺得能源這個領域的人才在我國是非常亟需的,怎麼把能源的科學和技術問題放在一起怎麼來學,這是很重要。
記者:那您能系統地給我們介紹一下學校的特色之一的通識教育是指什麼?它包括什麼?
徐揚生: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一個專家,我們更需要培養的是在社會上有用之才,所以社會有用的人才除了專門知識以外還有其他方面的東西,比如他獨立思辨的能力,比如説他對追求真理、正義的獻身精神,比如與人相處的能力如何,比如是否具有欣賞美的能力等等?我們認為這些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應該具備的,而這些東西很多時候被我們忽略了。我們認為這些方面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培養方案中都會體現。我們有很多的措施,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是書院制的培養,另外一個重要的培養方法就是通識教育,所以通識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我本身是理工出身的,我認為學習文科的知識,社會科學的理念對我的影響很大,對我的為人處世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我們堅持讓學生在通識教育的學習中從經典原著讀起,通過讀原著對學者的觀點有所認識、判斷。
港中大(深圳)要辦成一所
有中國文化傳統、與世界接軌、培養一流人才的研究型大學
記者:您如何定位港中大(深圳)的呢?
徐揚生:我們想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辦成一所有中國文化傳統的,又跟世界接軌的,可以為中國培養一流人才的研究型大學。
創新能力體現在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
記者:如何做一個有創新能力的人?
徐揚生:有創新能力的人就是有觀點、有態度、有獨立思辨能力的人。我們要培養一個領導者、領袖人物、leader,而不是good follower。我們要培養一個自己有獨立創新能力的人,那這樣的話他需要有獨立思辨的能力,所以這個獨立思辨的能力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尤其作為一個學生。因此,我們的書院制、通識教育都為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創造了空間。通識教育中有很多討論課,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教會學生不能太自私,不能光是想著自己,你要想到你的族群,你要想到你的環境,你要想到你的行為所産生的社會效應。
有著文化內涵的書院制和通識教育
記者:您剛才在講通識教育,在講書院制,我也想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書院制,香港中文大學的書院制是什麼樣的,然後咱們港中大(深圳)這邊的書院制,它的具體特色又是什麼?
徐揚生:我們的學生一進校的時候就給他分配一個學院,一個書院。學院是根據他的專業興趣劃分的。書院負責學生對的生活和活動。所以學生們常説他們有一個爸爸是學院,有一個媽媽是書院。我們培養學生是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智的這個方面基本上是學院負責,但是其他的四個方面是書院負責,包括跟國際的交流或者社會實踐等等。比如説你在宿舍裏面可能會有三個同學,一個來自文學院一年級、一個來自於醫學院三年級、一個來自於工學院四年級。每個書院都有自己的文化,它實際上是一個小的社會。書院裏面的老師、同學都像一家人。
記者:在這裡我們就引發下一個問題,就是您覺得像咱們學校和內地現在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徐揚生:一方面,我們希望培養出的學生更懂得一點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法,因為我們人與人之間相處好了,這個社會就和諧了。第二方面,我們希望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辨的能力,要有更多的一些創新精神。第三個也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我們的學生有一種追求真理、正義的精神,我覺得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所需要具備的很重要的東西。我老跟學生講,工人、農民,他們多麼辛苦(我自己是做過農民的),日曬雨淋,最熱的時候田裏面還最需要人去做事情。知識分子嘛,工作生活條件要好的多。社會是要你做跟工人農民不一樣的事情,更多的創造性的東西,更多的作為社會脊梁的東西。你應該保護那些弱勢群體,你應該多一點追求真理的理念。科學最需要的是探索真理的精神。再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很缺乏的一件事情就是對美的欣賞。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圖畫、音樂是很重視的。我覺得一個人如果沒有這些東西陶冶的話,一個人是很機械,是很不完整的。
研究工作也依靠想像力
除了對美的欣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想像力。目前,理工科的人的想像力越來越少,這不利於科學研究的開展,所以這個方面我覺得我們會更加注重。
理想學生是對自己專業有所造就、對社會有責任感的青年人
記者:您希望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
徐揚生:我們希望培養的學生一方面在自己的專業上有所造就,但同時對社會是有責任感的。因為你對社會、對家庭有責任感,對國家有責任感,才會是一個完整的、和諧的人。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一輩子都想著自己,可能也是很悶的。一個人的胸懷、胸襟是很重要的,胸襟有多大你就會走多遠。
大學最基本的使命是教學 教學最基本的是本科生教學
記者:那您覺得咱們研究型的大學和重視教學會不會衝突?
徐揚生:很多國內大學的校長和老師都問到過這個問題,其實研究型大學是很少的,美國有4000多所大學,研究型大學大概有100所左右,所以研究型大學的話,我覺得大概也就是應該是佔所有大學裏面的3%左右這樣的學校是研究型大學。那麼研究型大學是不是教學就不重視了呢?我覺得這是完全不對的,大學最基本的東西就是教學,教學最基本的東西就是本科生教學,如果忽略了本科生教學的話,我覺得是大學最不應該的。
現在有的大學比較重視學校有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經費有多少,院士有多少,我覺得這些東西跟本科生教學關係不大,本科生教學是不能含糊的。比如説我早年在的卡耐基梅隆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很好的研究型大學,但是對本科生教育也非常重視,本科生也從一開始就參與研究型的項目。研究和教學是互補的,如果一個老師不讓他教學,只做科研,這實際也是件悲哀的事情。
在國內的有些大學裏,上課的老師被認為是水準一般的老師,一流的老師不上課,都去忙科研了。這個現象我覺得也是不合理的,這不僅對老師不合理,對學生也不合理。在香港中文大學也好,國外知名大學也好,一流的老師都是要上課的,都要給本科生上課的。所以我覺得教學和研究是不應該脫離的,應該是一個混合體。
跨文化、跨學科是對青年學生培養的好途徑
記者:其實我們也挺關心一個問題的,就是因為您早先是在浙大讀書,後來又到卡耐基梅隆大學,我們知道您也是跨文化學習來的,那麼我們就想知道,您覺得這種跨文化的學習對您個人有哪些幫助?另外我們內地的學生如果到港中大深圳去就讀的話其實也有一種跨文化的東西在裏面,那您如何理解這種跨文化對孩子的幫助呢?
徐揚生:跨文化、跨學科其實是對青年學生培養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我從浙大畢業到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後來到卡耐基梅隆大學工作,後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整個過程中,都是轉了很多的文化背景在裏面,我覺得對我來説提高很大。因為每個學校、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條件、不同的重視的東西,就像一個家庭,比如説,有一個孩子,他在你們家生活了一下,他學到了一種艱苦樸素的作風,這很好啊。他到第二個人家去,他跟他的爸爸媽媽比如走了世界很多地方,他跟他們學到了很多比較自由開放的性格,這也很好。我覺得在西方的文化裏面,比較重視一個人的本身的價值,比較重視獨立思辨能力,比較重視直觀思維的培養;東方教育比較重視紮實的基礎理論,思維的邏輯能力。
記者:那您覺得港中大(深圳)在這個跨文化領域都有哪些特點呢?或者有哪些優勢呢?
徐揚生:第一我們招收的那些老師都是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全世界招聘的。比如説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博士,他在美國杜克大學找到一個職位,韓國的一個學校找到一個職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這邊也找到一個職位,他手上有多個工作邀請函,他就會比較一下到底去哪個地方。這個就是globe recruiting,那麼當然他會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那麼不同的文化背景的這個環境能夠對學生的這個培養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方面,我們有書院制和通識教育,也是培養不同的文化的教育。我們跟國外的學校都是一樣的,我們是5月初就放假了,中間三個多月左右是放假的。學校要組織學生去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一定要通過社會,人是社會的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包括去貧困邊遠地區服務都是至關重要的。
記者:還有一個問題也是內地很多家長比較關心的,就是説因為港中大(深圳)那邊可能很多課程是用英語來教的,我們的孩子過去以後會不會適應?有一個什麼樣的適應過程?
徐揚生: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前面三個月、五個月會比較苦的,但是一般到最後全部都能夠適應,非常好地適應。因為學校為學生營造的國際化的環境很重要,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英語水準就會提高了。
港中大(深圳):從師資、教學、學生等多方面保證教學品質
記者:還有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在教學品質方面,在保證教學品質方面,學校有那些具體的舉措?
徐揚生:一個是我們的師資條件是要保證的。二是我們的教育條件是要保證的。第三是招生的學生素質是要保證的。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務會會監控我們的培養品質。我們所有老師的聘請也都是由香港中文大學的院長、系主任、教授等組成的評審組進行考評。所以,在培養品質方面,我們絕不會偷工減料,偷工減料是不道德的,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學費就會相對比較貴一點。
有1/3到1/2的學生會有獎學金
記者:家長比較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學費這麼高,還鼓勵內地貧困生的報考,學校方面有沒有設置獎學金資助政策?
徐揚生:我們要聘請全球一流的教授,一流的人才不是因為你給出的錢多就過來的,但是你要留住他們是要錢的。因此,學費的收入大部分會用於支付教授的工資等受教育的成本。所以學費就不能低了。當然,社會的有識之士還是很多的,他們都願意給我們捐款,所以我們會有1/3到1/2的學生獲得獎學金,所以請家境貧寒、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定不要放棄報考我們學校的機會,我們設立的獎助學金是可以滿足他們在深圳的學習和生活需求的。
記者:您認為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專家嗎?
徐揚生:我覺得我們不是僅僅為了培養專家。專業知識也是需要的,專家也是需要的,但是我覺得中國不缺乏專家,中國也不缺乏培養專家的學校,我們國家已經有一千多所大學了,所以我們辦一個差不多的學校其實也沒什麼大意思。我們首先是要培養對社會、對國家能做一點貢獻的,有一點責任感的,有一點全球胸襟的,有一點國際視野的人才,我覺得這樣的人才可才是目前我們國家更需要的。
記者:謝謝您,徐校長。
徐揚生:謝謝。新華教育6月6日消息(記者 商亮 夏添 劉琴)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