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7-11 16:32:45 | 來源: 光明網 |
(圖片來自網絡)
《文學報·新批評》第三屆論壇暨優秀評論獎頒獎典禮近日在滬舉行,題為“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為的論壇同時舉行。評論家、網絡文學的專業研究人員和網絡文學的所謂“大神”級作家就這一主題展開了交鋒。
過時還是先鋒?
“這個議題既‘奧特曼’(過時、落後),又先鋒和前沿——完全視我們討論這個議題的時代背景和出發點是什麼。”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網絡文學研究者莊庸認為,如果還是從所謂的傳統作家或評論家出發提出的疑問,或者從網絡作家或土著評論者出發的肯定,那它顯然已經過時了——這是應該放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來討論的議題。
或者説,從網絡文學誕生之日起,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的爭議就一直沒有斷過。直到現在,這種“二元對立”的陰影還籠罩著我們——網絡“文學”似乎一直還沒有獲得文學的合法位置。
莊庸覺得,沒有必要介入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傳統作家相對網絡作家、傳統文學相對網絡文學)的爭議和交鋒。因為這個議題無可爭議,卻很容易惹起是非。首先,從出版數量、影視改編、暢銷品種等各種數據來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社會和公眾接受與認同的事實文學;其次,爭論中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容易用傳統經典名著或者當代名家名作的標準,來衡量網絡文學當下的成績和成就。可是,即便用來衡量當下的“傳統文學”陣營,它們的成績和成就又如何?
“這兩個陣營的話語權和文化領導權之爭,其實都是繁花,都是泡沫。爭來爭去,它們都會旁落——落到下一代的手裏。”莊庸的看法是,與其爭,還不如扎紮實實地做些基礎工作。這種爭論和交鋒説到底不過是種名分問題,文學身份和地位問題,利益與財富分配機制的重新調整問題,以及話語權和文化領導權的爭奪問題,跟網絡文學的性命無關,跟網文的生死存亡問題無關,跟網文可持續發展最根本、最核心、最重大的理論、現實與政治問題無關。
比名分之爭更重要的問題
如果説文學是時代的風向標,那麼時代巨變、行業巨變的背景下,文學樣式的更迭繁多,網絡文學已成為最貼近當下中國人生活和心理的“新的文學”,成為時代的最大風向標之一。
莊庸説,比如今何在的《悟空傳》,在世紀變化之初就能準確無誤地捕捉到變化中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世代在應對這種變化裏最初的不適:自我的意識剛剛覺醒,自我的位置尚未確立,自我的身份就開始分裂。更多的網絡寫手開始承擔培育並啟迪大眾對自身生存狀態和人類普遍命運的觀照與反思。從2008年在網絡小説中紅極一時的《慶餘年》(貓膩),到2010年倍受好評的《重生於康熙末年》(雁九),網文核心熱點或主要潮流,“重生”當道!這特別契合肇始於2008年的“後High時代三大危機中的精神轉向”。
莊庸注意到,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切入大眾心理、重塑國民心態、培育國民品格的重要路徑。比如2003年肇始的“大國崛起熱”,與上述“重生”潮流結合在一起時,就會讓年輕一代用穿越/架空歷史的網絡文學作品的方式,去思考一個大國崛起後該去何處,作為一個大國公民應該有著怎樣的心態,如《竊明》(灰熊貓)、《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鐵骨》(天子)、《大漢帝國風雲錄》(猛子)等,成為了網絡文學暢銷和長銷潮流,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對網絡文學有深度閱讀和研究的評論家黎楊全認為,大陸網絡文學研究總體來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研究者不熟悉作家作品,多為宏觀泛化的分析而缺少深入具體的研究。
“不少研究者不是以立足於對大量網絡文學文本分析的基礎上,而是喜歡借用各種後現代文化理論、消費文化理論等大詞直接去套網絡文學,研究結論不但具有簡單化、概念化的弊病,而且呈現出趨同性、重復性”。在黎楊全看來,本質主義的研究思維,也使得不少研究者習慣於用大眾文學、商業文學的思維模式去定位、理解當前的網絡文學,從而很難發現網絡文學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新質,很難深入理解一些新生的網絡文學現象。
尋求網絡文學的突破
網絡文學十餘年至今,已經發展到階段性的拐點。因為讀者需求和渠道變革的倒閉,網絡作家們普遍遇到了創作瓶頸。一線網絡作家亦即所謂的大神們,集體遭遇創作理念的危機:到底是更商業化,還是更文學化?在寫作技能越來越嫺熟的同時,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才能實現思想體系的超越與蛻變?
黎楊全認為,研究者要泡在網絡上,盡可能熟悉網絡文學、網絡文化。“同時,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臺,介入網絡,開展現場的文學批評;另外,還要充分發掘網絡給文學帶來轉型與新變的潛能,像西方學者一樣嘗試一些前沿的、先鋒性的超文本文學實驗。”他説。
評論家王祥也認為,網絡文學批評應該以作品快感獎賞機制的體察分析為前提,否則會成為漂浮于作品上空的空洞標簽。“網絡文學遵從生命快感獎賞機制與美感誘導策略,網絡文學創作活動的起點,生存發展的立足點,就是為讀者提供情感體驗與快感補償的功能。這也決定了其重心在於體現人們的願望,而不是反映物理事實與社會事實,所以,幻想性長篇故事成了網絡文學的主要形態。”
《文學報·新批評》創刊于2011年6月,問世後就引起文學界、知識界的普遍關注。該專刊倡導真實真誠和自由銳利的誠意批評,反對謾罵式的人身攻擊;倡導靶標精準精到的及物批評,反對不及物的泛泛而論;倡導輕鬆幽默與透徹的個性批評,反對故作高深和艱澀難懂的學院體。
(本報記者舒晉瑜)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