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糧於民”悄然變化 挑戰傳統農村糧食儲備模式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4-07-30 09:51:41 | 來源: 經濟日報 |
吉林省公主嶺市是我國重要的玉米生産大縣,每年玉米産量300多萬噸。為了滿足農民售糧需求,2013年全市玉米收購庫點增加到61個,並且建造了許多大型罩棚、露天儲糧囤,與高大的立筒倉、平房倉比肩而立。圖為在中央儲備糧公主嶺直屬庫院內,為收糧建造的露天儲糧囤。 經濟日報記者 劉慧 攝
吉林省公主嶺市山前村萬欣農機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了9000多畝玉米,準備建立一個倉容為3萬噸的儲糧倉。圖為萬欣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經選好的建設糧食倉儲設施用地。經濟日報記者 劉慧 攝
目前我國糧食倉容壓力巨大,“藏糧於民”是緩解倉容壓力非常有效的途徑。我國農民一直有儲存糧食的習慣,農戶儲糧規模約佔全國總産量的50%,對於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近年來普通農戶儲糧意願下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糧意願上升。農村儲糧趨勢的變化,對於傳統的農村糧食儲備模式構成現實挑戰。
種糧大戶—— 渴望建設儲糧設施
江西崇仁縣相山鎮枧上村家庭農場主袁冬生,今年種植了400多畝水稻。以前因為沒有烘乾設備和糧庫,只好把新收穫的稻穀直接賣給地方糧庫。今年他投資40多萬元購買了大小兩台烘乾機,正在建設一個能儲存20多萬斤糧食的糧庫。“有了烘乾設備和糧庫,我就可以把糧食存儲起來,擇機出售,賣個好價錢。”袁冬生説。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糧食的規模越來越大,有的合作社種植規模達到上千畝甚至上萬畝,糧食産量越來越多,每到糧食收穫季節,因為沒有糧食倉儲設施,如果糧食不能及時出售,大量堆放容易導致發黴變質,致使一年的心血付諸東流。因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於建設糧食倉儲設施有著越來越強烈的渴望。
近年來,隨著糧食連續多年增産,一些地區存在嚴重倉容不足問題。鼓勵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建設帶有烘乾設備的糧庫,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倉容壓力。
剛剛成立的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鎮梓航農業發展合作社今年種植2000多畝水稻,擁有2個糧庫,今年6月安裝了10台糧食烘乾機,日烘乾能力達到260噸。合作社社長聶清平告訴記者,他們建設糧食烘乾中心主要對自己收購的糧食進行烘乾降水,然後出售給糧食加工企業,也為周邊農民提供有償烘乾服務。隨著合作社規模的擴大,合作社將不斷擴大糧食倉儲規模。
對於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鎮哈拉哈村達蘭家庭農場主周延武來説,建設帶有烘乾設備的儲糧倉還只是一個奢望。他今年種植了4000畝玉米,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自己投資10多萬元安裝了科學儲糧倉,還用木桿鐵桿鐵網搭建了簡易儲糧倉存放玉米。但是,科學儲糧倉倉容小,不適合較大規模的家庭農場,簡易儲糧倉過於簡陋,容易造成糧食大量浪費,而且無法保證糧食品質。周延武等家庭農場主希望將來能建設一個帶有烘乾設備的糧庫。
錯時售糧——實現效益最大化
與農戶存糧為了滿足家庭基本消費需求不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儲存糧食,主要是為了實現種糧效益最大化。每到新糧大量集中上市階段,糧價都會出現階段性下滑,由於沒有糧庫存糧,不得不早早把糧食賣掉,以至於好糧賣不上好價錢。
當記者走進吉林省公主嶺市山前村萬欣農機專業合作社會議室時,合作社理事長薛耀輝的桌子上放著一些糧食烘乾機資料。薛耀輝告訴記者,合作社正準備購買一台小型糧食烘乾機,已經與一家烘乾機製造企業達成購買意向。今年合作社種植了9000多畝玉米,從去年以來,種玉米麵臨儲糧難和賣糧難的問題,去年秋天玉米集中上市時價格下跌,每斤玉米價格只賣到0.86元至0.9元。他們用科學儲糧倉儲存了一部分玉米,等到玉米行情好轉時,每斤玉米賣到1.15元。這讓他深刻認識到存儲糧食擇機銷售有著巨大的獲利空間。目前合作社已經騰出2萬平方米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建設糧倉,計劃建一個3萬噸倉容的糧倉,合作社用1萬噸倉容,其他倉容為周邊農民提供免費存糧服務。
現在越來越多的合作社和種糧大戶已經認識到存儲環節對於提高種糧收益的重要性。“存儲環節是種植糧食的終端環節,也是種糧賺錢與否最關鍵的環節,糧食儲存不了、儲存不好,就沒有辦法實現種糧效益最大化。提高糧食倉儲能力,建設帶有烘乾設施的糧食倉儲設施,就可以掌握銷售時機和市場動向,實現種糧效益最大化。”薛耀輝説。
合作社、種糧專業大戶建設帶有烘乾設備的糧食倉儲設施,從自身經濟效益來講,有利於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從社會效益來講,能夠實現“藏糧於民”,緩解糧食倉容不足的難題。當然,從目前狀況看,如何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儲糧納入國家儲備糧管理體系,實現農民經濟效益和農村儲備社會效益有機結合,仍然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資金短缺——亟待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儲糧設施正處於起步階段,受到資金、用地等等問題困擾,舉步維艱,需要國家加大扶持力度。
北大荒股份854農業分公司第一管理區第八作業站的丁勝利今年種植了4500畝水稻。以前他都把糧食賣給北大荒一家稻米加工企業,近兩年隨著托市收購價格越來越高,糧庫收購價高於企業收購價,他就把糧食賣給了當地糧庫。早在3年前他就計劃建一個2500噸倉容的帶有烘乾設備的糧庫,需要一次性投入200多萬元。去年他花費1000多萬元購買了4500畝地12年的經營權,因資金緊張,建倉的計劃不得不再推遲兩年。他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政策扶持種糧大戶建糧倉,這樣他們就沒有必要急著把糧食賣給糧庫,不僅可以減輕國家倉容壓力,還可以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
專家認為,國家鼓勵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糧食倉儲設施,就應該加強服務,從提高糧食産量、減少糧食産後損失、提高糧食經濟效益角度出發,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所需的資金、技術、服務。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積極發揮社會資金投資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糧食倉儲設施是一種必然趨勢。現在國家明確提出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從糧食流通領域來説,目前正在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建設“糧食銀行”,為農民提供統一烘乾、統一加工、統一儲存、統一銷售的服務,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存儲糧食難題。要大力推廣科學儲糧倉和糧食烘乾技術,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儲糧需求。
據了解,2007年以來國家推行農戶科學儲糧專項活動,鼓勵農民使用科學儲糧倉,截至去年底,已經為677萬戶農戶發放科學儲糧倉,但還遠遠不能滿足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儲糧食的需求。現在,糧食烘乾設備已經納入農機補貼範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建設自然通風倉、烘乾設備、烘儲倉等初加工設施。這些扶持政策無疑將極大地激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糧食倉儲設施的熱情。(經濟日報記者 劉慧)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