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歲金庸新書首發 再現大師筆下真實史料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8-18 10:03:53 | 來源: 廣州日報 |

《明窗小札1963》
記者日前從廣州朗聲圖書了解到,90歲高齡的金庸先生的新書《明窗小札1963》於今天(8月16日)12:30~14:00在羊城書香節琶洲會展中心隆重首發。
大師筆下的真實史料
《明窗小札1963》在國內還是首次與讀者見面,被稱為具有百科全書的風格,卓越的史實、大師的文筆,是中國傑出報人的文章典範。
本書輯錄了金庸于1963年在專欄中發表的193篇社論、時評與漫談等雜文。金庸數十年新聞生涯中近千萬字的政論文字,一直沒有結集出版。兩年前,金庸的秘書受命蒐集、整理金庸上世紀六十年代撰寫的專欄文章。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金庸用“徐慧之”為筆名撰寫的“明窗小札”專欄。這一專欄從1962年12月開筆,持續到1968年10月,除1967年間中斷幾個月外,幾乎每天一篇。
金庸秉持“明辨是非,客觀中立”立場,可謂眼觀全球,心懷民眾,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而文風樸實簡潔,觀點鮮明犀利,見解獨特新穎,盡顯大師風範。
遺憾手稿遺失
該書責任編輯李以建介紹:收集齊全金庸發表在《明窗小札》專欄上的文章實非易事。原因有二:其一,資料室雖保存有原版,但因為當年印刷的紙張品質欠佳,時隔50年,已極易脆裂,基本無法翻閱,更談不上複印和翻拍,所幸多年前資料室為保存而專門製作了一套較完整的縮微膠捲。其二,所保存的原版,早期的殘破和缺失甚多,尤其是很多報紙都出現被人剪裁的痕跡,留下一個個無法彌補的大窟窿。
金庸先生基本上不太留存手稿,無論他為香港報刊,還是外來的邀約撰稿。目前所存大多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由秘書負責保留的。至於上世紀50~70年代的,幾乎都無法尋覓到。由於當時都是用鉛字印刷,金庸先生每天寫好文章後,就交給排版工人,由他們挑選鉛字排版印刷,經由這些後,等到送去付印之時,那手稿可能已經揉皺到無法辨認,或是殘缺破裂了,根本無法再收存保留。(本報訊(記者 吳波)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