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為喜劇《我愛我家》起名:就要這個彆扭勁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26 17:05:48 | 來源: 揚子晚報 |
《我愛我家》劇照
20年前,一群演藝界名不見經傳的青年人,用無法想像的創作熱情,組成了無法複製的精英團隊,在簡陋的物質條件下,書寫了一段傳奇,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成為了一代代觀眾心目中永遠的經典。20年後該劇播出20週年之際,一部由新星出版社推出的新書《我愛·我家》,通過《我愛我家》臺前幕後,揭秘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到底是如何煉成的。昨天,揚子晚報記者通過郵件採訪了《我愛我家》導演英達。
英達告訴記者,這本書的作者鄭猛是一位職業記者,也是《我愛我家》的資深愛好者與研究者,他歷時數月採訪了包括主演、客串明星、主創人員、幕後工作人員等等當事人演職人員30余位,獲得大量珍貴的臺前幕後第一手資料,通過這本新書,帶我們敲開了“202”那扇親切而略帶神秘的大門,在一位位“我家”成員的追憶和講述中,當年創作現場終於重現。我們這才驚覺,回不去的不僅有輝煌的九十年代,還有精誠團結、親如一家的劇組,比明星光環更加耀眼的是不隨時間推移而消逝的情誼。
談起《我愛我家》名字的由來,英達説,一次他去東北拉投資的飯桌上,醉意甚濃的王朔提出這部劇可以叫“我愛我家”。英達聽完感覺特別彆扭,認為這是一個病句,起碼應該是“我愛我的家”。王朔堅持認為,就是要這個彆扭勁兒。
王朔是起名的高手,不管是《過把癮就死》、《玩兒的就是心跳》等小説,還是《愛你沒商量》等影視劇,名字都能言人之不能言,令人過目不忘,英達十分佩服,於是,策劃案的空白處填上了“我愛我家”四個字。
揚子晚報記者 蔡震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