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問計求策:脫貧攻堅如何精準到位

開欄的話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對於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擴大規劃編制社會參與度,提高其科學化、民主化水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從今天開始,本報開設“十三五”規劃問計求策專欄,專欄堅持“共建共想 同心同得”宗旨,歡迎大家踴躍來稿,為“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出謀劃策。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同時明確了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此,我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把握三個環節。按照公開透明、分級負責、精準識別的原則,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式把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並逐村逐戶建檔立卡。精準幫扶是關鍵,要按照“一村一計一部門”“一戶一策一責任人”的要求,確定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本台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精準管理是保證,建立貧困村、貧困戶幫扶信息檔案,加強精準扶貧監測,跟蹤貧困村、貧困戶幫扶情況,確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個層面。在政府層面,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在市場層面,要融開發于扶貧之中,融扶志於扶貧之中,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使扶貧工作從“輸血式扶貧”走向“造血式扶貧”,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在社會層面,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更好地把“幫”和“促”結合起來,形成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增強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

 

第三,堅持六級聯動。中央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闢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省級負起總責,做好確定目標、制定規劃、出臺政策、下達項目、投放資金、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地級市要承擔起本市扶貧開發的主體責任和結對幫扶責任,加強統籌謀劃、重點攻堅和督促落實;縣級要抓好落實,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鄉級要實行包村包戶,建立包戶數、包項目、包脫貧的幫扶機制,使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幫扶責任人;村級要摸清底數,建檔立卡,找準“貧根”,建好支部和村委會班子,當好“領頭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第四,實施五大工程。推進基礎扶貧工程,科學規劃和建設貧困地區的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構建骨幹網絡、改善區域發展條件,完善末端建設。推進産業扶貧工程,制定特色産業增收、鄉村旅遊開發等扶貧行動計劃,積極培育貧困地區特色支柱産業。推進新村扶貧工程,以扶貧新村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危房改造。推進能力扶貧工程,通過基礎教育、能力培訓等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打牢脫貧致富的根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推進生態扶貧工程,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計劃,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和綠色産業。

 

第五,突出三大重點。一是突出發展特色産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堅持綠色發展、特色發展、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因地制宜選擇一批産品有特色、市場前景好的産業給予重點培養和扶持,走産業支撐的開髮式扶貧路子,重點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加大第二産業比重,加快第三産業發展。二是突出完善基礎設施。要堅持向面上覆蓋、向基層延伸,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産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産收益扶持制度。三是突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蓋、均等化要求,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要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産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要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吳肇光 作者係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