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關注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叛逆 不是書獃子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23 11:09:11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道 美媒稱,2015年九月,哈佛大學一則新聞引起了中國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注:31歲的尹希成為了該校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2月23日報道,秋末初冬的哈佛大學落葉繽紛,別有一番韻味。儘管寒意陣陣,校園裏依舊熱鬧不減。不過,有一位華人卻繞開人群,匆匆走近物理系辦公室。
他就是尹希。9歲就讀于北京八中少兒班;12歲參加高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7歲來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弦論和量子場論;2008年,哈佛大學破格允許尹希畢業後在本校擔任助教、副教授;2015年九月,31歲的他正式晉陞成為正教授。
尹希的晉陞也刷新了此前莊小威學姐保持的紀錄,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這也使他一度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有人稱尹希為“神童”“天才”,而尹希卻不以為然。
他説:“我覺得神童這個詞對我來説非常怪異。稱一個人為神童,這個人好像跟其他人都不一樣,覺得你是一個在馬戲團表演的角色。”
父母不應干預子女未來
“實際上,受到媒體的很多關注,對我來説反而感覺很不好,”尹希説。“因為很多家長會看,説我怎樣怎樣,説他的孩子也要像我一樣做。每個人的特點都不一樣,應該做他想做的事情。”
那尹希是如何評價現在中國父母望子成龍,幫子女規劃未來,甚至逼迫子女做不想做的事情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呢?
“我覺得在中國的家長很多時候這樣培養子女,為的是想把子女培養成家長所希望的樣子,而不是把子女培養成他們個人想要成為的樣子。個人的想法和個人的成長應該更多的去引導,而不是讓他們一定要做家長小時候想做而之後沒有做成的事情,”尹希説。
尹希的父親經常帶他到實驗室做一些實驗。對他的興趣做引導。
他説:“實際上,我當時比較有興趣的是他大學時候的一個量子力學的課本。雖然實際上當時並不是看得很懂,但我對當時課本裏的薛定諤方程還有各種波函數都非常有興趣。”
他説:“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學習的秘訣。最重要的東西是我對這個學科本身有興趣。任何人如果有興趣,你覺得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都會專注的學。如果你沒有興趣的話,感覺是被逼著學這個東西,這是很不成功的事情。而且我一直在生活中是比較有叛逆感的。所以,如果我的父母一定要我學什麼,我會非常不想學哪個。”
留學哈佛 留校任職
就是這種“任性”使尹希吸引了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弦論領軍人物安德魯·施特羅明格的注意,並欣然同意作他的博士導師。施特羅明格教授曾在中國工作過,大學期間也學習過漢語。
他説:“尹希來哈佛的時間比較年輕,只有16-17歲,可是我很快發現他的能力了不得,他很快開始告訴我我不知道的知識,關於理論物理。”
“他很刻苦,也很聰明,記憶力超強。但只有這三點是不夠的,”施特羅明格教授評價道。“他也非常大膽,創新。他不太介意別人在一些物理問題上的評價和想法。他會自己嘗試解決,獨立思考。”
“我覺得他的學術風格是永遠都找最難的題目去研究,”尹希博士班的學生邵書珩説。“我覺得他是非常專注的、耐心的、抽絲剝繭的,把一個題目由大化小,把每個細節一步一步做出來以後,每次都是在這個研究project(項目)接近尾聲的時候,你就突然發現有一絲曙光,最後一切都work out(解決)了。”
亞歷克斯·盧普薩斯卡是哈佛大學物理系研究生。他説:“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尹希是聽了他的一堂課。我那時是個資歷較淺的研究生,感覺尹希上課時有點兒令人生畏,因為他講課速度太快了。”
“你知道,我在08年的時候剛成為助理教授之後開始上課,試圖把最多的東西放到最短的時間講完,”尹希回憶道。“當時的課講的非常得難,也非常得快,甚至有同學覺得完全跟不上,然後哭著進了系主任辦公室抱怨。系主任找我談話,説你不能這樣講課。後來我發現,如果我講得越慢,學生越喜歡。所以我儘量少花時間備課,因為如果我備課時間太多的話,就對這些東西太熟悉,就會講得很快。”
邵書珩説:“我最印象深的是他講課非常清楚。一旦你能夠跟上那個速度,你會覺得他每一個重點,每一個細節都會提到。這個尤其對於像我這樣的學生,還在學習某個領域的時候,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所有該注意、該知道的細節都包含進去。”
身在物理系 並非“書獃子”
整日埋頭于符號與公式的海洋裏,尹希是否也像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裏的物理學家謝爾頓, Sheldon那樣“書獃子氣”?在與尹希平日的接觸中,他的同事和學生都不這樣認為。
盧普薩斯卡説:“尹希玩‘臉書’,也有智慧手機,也是一身學校的運動裝備。我覺得他雖然在一個歷來被稱為‘書獃子’領域裏,但他本人一點兒也沒有給人那種書獃子的刻板印象。”
他補充説:“他(尹希) 非常認真,對自己做的事情精益求精。但他同時也很風趣,讓人很喜歡和他在一起,跟他聊天。”
邵書珩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説:“我覺得他是非常專注的人,而且非常享受于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當中。不管是物理、還是數學、還是下班會從事的各式各樣的運動或是休閒活動。”
生活叛逆的運動達人
“雖然現在已經30多歲了,但是我還是一直有這種年輕時候的叛逆感,”尹希説:“我不喜歡做別人都做過的事情,我最有興趣的都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東西。”
除了工作,這位年輕的物理系教授平時都喜歡做什麼呢?
“我比較喜歡運動。在有幾年的時間,我花很多時間跑步,有些時候甚至並不是運動的本身,而是我需要在工作之外,有一個能夠把我的精力集中放在上面的東西。所以我當時把跑馬拉松,提高我的成績當作我工作之外最重要的目標,”尹希説。“我30歲之後,當時腳也有傷,覺得跑步很難再提高了,所以我就改變做其他的運動,比如攀岩。”
之所以喜歡攀岩,是因為他“想做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東西”。
他説:“我覺得我從小就非常善於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工作。我甚至會覺得大學之後,考試,如果搶時間做題,非常難的考試,我反而覺得很刺激。實際上在某些程度就和攀岩一樣。所謂那種lead climbing(先鋒攀登),你會往上爬的時候,繩子在你的下面,你如果掉的話就會掉很多,會有很大的風險,但是這時候,你需要相信你自己的能力。我很喜歡在這種有壓力的環境下做成東西。”
亞歷克斯·盧普薩斯卡是哈佛大學物理系研究生,聽過尹希的課,也與尹希一同共事。談到尹希的攀岩水準,盧普薩斯卡讚不絕口:“他能只用一隻胳膊就把自己整個人拉上去,簡直不可思議。不過他也給我了一些指點,人挺好的。他有個小女兒,叫美美(音譯)。他們一起去攀岩。我也跟著他們去了幾次,他都幫助我。”
“家的感覺”很重要
尹希的女兒今年七歲,由妻子全職照顧。
他説:“我和妻子是在網絡的dating website(約會網站)認識的。03年之後,我們談了一個月,發郵件之後,我就飛去看她。她在Kentucky(肯塔基州),住在離Cincinnati(辛辛那提)很近的地方。”
這樣的人,為什麼會考慮去交友網站徵友?
尹希回答:“首先,我在那個時候在社交上很拘束,我覺得在網絡上更加能夠和人溝通,所以就這樣。”
尹希不僅在物理方面有所建樹,還在繪畫方面略有所長。
“可能5-6歲或者7-8歲的時候,我母親一直讓我學繪畫,當時我非常反感。但後來發現,畫畫還是有好處,”他説。“因為在我03年的時候,剛剛遇到我現在的妻子的時候,我就給她畫了一張畫,聖誕節給她做了一個禮物。所以説,我這個小的時候學的技能,過了20多年之後就用上了。”
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生活豐富多彩的人,為什麼年紀輕輕就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尹希説:“我父母的關係自從在我上小學的關係就非常不好,基本上在我上中學之後我的父母就屬於半離婚狀態。實際上我經常喜歡在學校待著,不想回家,因為回到家裏就覺得父母不在一起很沒意思。見到我的妻子之後,我覺得她對我來説就是給我一個新的家庭這種感覺,我覺得這點對我來説很重要。”
尹希説,他的父親從來沒有見過他的妻子和女兒。
“我父親在03年之後去世了。而且就是我從來美國之後就一直沒有機會再一次見到我的父親,”他説。“所以,這是我覺得可能是最遺憾的事情。”
尹希平時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呢?
他説:“我並不會教育她,因為教育她是送她去學校的目的。我主要只是晚上在睡覺前陪她讀書,有時候陪她去玩,帶她去外面爬山,攀岩,這些平時有興趣的東西。”
中美教育各有韆鞦
在美國高等學府執教、學習多年,尹希和他的學生也對中美教育有了不同的認識。
尹希説:“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在美國教育非常普遍,在中國教育缺乏的是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想學東西的機會,能夠發展自己的這種創造力。但中國教育有它的好處,一般的人在大學,至少是學理科的方面,基本功比較紮實。在美國很多學生基本功很糙。”
邵書珩是尹希博士班的學生。他説:“一般而言,我去過的幾個美國學校跟哈佛,它們比較注意公共空間的安排。譬如説,哈佛的理論物理中心,你可以看到很多沙發,很多黑板,很多地方大家能夠坐下來,喝杯咖啡,跟我們的同事聊聊天,看看最近有沒有什麼新的物理想法。”
那麼,什麼樣的學生才是哈佛大學最想要的呢?
尹希説:“你需要有一個能夠顯示自己強項的地方,如果你沒有這樣特別強的方面,就在競爭上沒有什麼優勢。”
尹西的博士導師、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安德魯·施特羅明格説:“哈佛不是特別要一種的學生,它要很多不一樣的學生,跟很多不同的興趣,很多不同的能力。”
尹希説:“我在研究生的時候會做他們的助教, 我會發現這裡的本科生每個人都是一個多面的人,而不是一個單調的做某個學科的人。”
而施特羅明格教授教授認為,一心想來哈佛讀書並不好。
他説:“我認為最好思考一下你想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你能怎樣為這個世界做貢獻,世界上有什麼新事物你想去探索。這些才是重要的事情。而去什麼學校真的是次要的。”
尹希補充説:“人的成功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並不是你的職位有多重要,也不是你能掙多少錢,生命中這都是不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做你想做的東西,生活上能很開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做既所愛才能更好地發揮所長,這大概是尹希等人最想傳遞的信息吧。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