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停課引發線上線下教育新思考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23 11:06:06 | 來源: 光明網 |
12月18日7時,北京市發佈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北京市教委停課通知隨之而來。大家擔心,霧霾頻現,孩子該如何適應在家學習
霧霾停課引發線上線下教育新思考
又一次不得已的停課。距離今年12月第一次因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而下達的停課通知僅僅10天!
“當我們停課時,會歡呼暫時放鬆,但真正該做的,還是重歸書桌、重拾經典,更要重回生活,‘學不可以已’。”北師大二附中教師何傑告訴學生。
新華社發
探索在家在線網絡學習
在北京私立匯佳學校,教學樓有新風系統,宿舍安裝空氣凈化器,專門防霧霾的4個氣膜館投入使用。這些氣膜館自帶的空氣過濾和室溫調節系統,能讓室內的PM2.5值降到10微克/立方米。
記者從該校了解到,根據自願原則,學生可以選擇到校上課。而更多學校選擇“停課不停學”。
12月18日至20日連續三天,人大附中對全校教師進行多次網絡教學培訓工作,利用數字信息平臺的便利性、交互性,探索“停課不停學”條件下的新型教與學、師與生的關係。
視頻學習、微信互動、家庭實踐活動……在第一次停課時,北京市東城區各學校及時啟動應對機制,避免大量留作業、做練習等單一的方式。此次停課期間,東城區要求學校積累以往經驗,完善應對辦法。
北京景山學校從2013年起就著手制定應對臨時停課開展教學的預案,他們與網絡公司開發了“可視QQ群”遠程教學軟體,師生通過視頻可以實現提問、回答等互動。北京25中學則建立了“微信課堂”,微課、視頻、學案等全部實現多媒體應用。
同時,北京數字學校繼續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除了網絡上的“北京數字學校雲課堂”、歌華有線“北京數字學校”欄目繼續提供課程點播服務之外,在歌華有線“導視頻道”開闢直播時段《和我一起學》,同學們可以和著名作家面對面,一起讀經典。而教育機構“好未來”繼12月8日啟動旗下三大在線平臺72小時免費學習計劃後,此次再度為學生提供96小時免費課程服務。
大面積停課,建立成熟的應對機制很必要
“孩子在家如何安排?”第一時間知曉停課通知,家長們就相互詢問,憂心忡忡:工作日在家學習無人看管,學習效果怎麼保證?不到一個月三場霧霾,難免讓人擔心“停課不停學”從應急轉為常態。
“與過去中小學校因為暴雨雪、冰雹等極端天氣情況而停課的原因不同,近期北京等地區因為嚴重霧霾宣佈停課,可以説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沒遇到的新情況。”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認為,近期的停課,既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因為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畢竟是第一位的。
“對中小學校來講,首先要做好停課預案,這樣學校管理人員、老師、學生及其家長才能從容地應對。如在每學期開始前的教學計劃的制定上,就應該明確哪些課程適合安排在停課期間解決,所需的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是什麼,相應的學習任務是什麼,如何反饋和評價。”羅志敏表示,“目前公眾擔心的問題是,是不是每所學校都有相應的應變措施?是否每個孩子都具備在家自我學習的條件和能力?為此,建立一套成熟的應對機制十分必要。”
羅志敏介紹,在這方面,英國的做法值得借鑒。即家長擁有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離開其工作崗位照料兒童的合法權利。如果學校在災害性天氣到來前後停課,家長不能到崗上班,企業多會購買“學校停課保險”,用來彌補員工因為請假在家誤工所造成的損失。
微課變“慕課”,線上線下教學優勢要互補
“又見霧霾紅色預警,第二次‘停課不停學’。這很有可能成為孩子成長過程的常態。”作為母親,晏鏑感到孩子們一定會從多次“停課不停學”中有所收穫。
“‘停課不停學’,一定不是把學校的課表照搬到家裏。”北京五中校長張斌平告訴記者,他常常會記起“非典”時期停課在家的一個多月。那一年,學校有38位同學考上北大清華。他表示,停課在家,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釋放,這次停課,學校正朝這個方向努力。
從北京發佈橙色預警,禁止中小學生戶外活動起,張斌平就在想,這種彈性安排是否會演變為一種常態?教學方式都將發生怎樣變化?也許,霧霾停課在某種程度上讓人們重新思考線上線下教育的銜接融合。
“不能把‘停課不停學’簡單地理解為在網上開同步課堂。”人大附中教師劉成章表示,那種按傳統課表上課的做法,恰恰浪費了互聯網最大的優點——超時空性。在家在線學習應該打破傳統教育的課時、班級限制,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讓學生選擇科目,選擇難度,選擇進度。這不光是霧霾下的應急措施,而是日常教育改革題中應有之義——把傳統課堂的實時互動性與在線課堂的自由選擇相結合。從長遠來看,學校應該提前規劃適合在家學習的課程內容和課型,把一個個微課變成“慕課”,發揮整個備課組,整個教研組甚至全社會的教育力量,做好資源整合共享,這恰恰是傳統教育迎接互聯網的優勢。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新聞推薦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
- “兩岸一家親 歡喜過大年”在津臺胞新春聯誼活動在天津寧河舉辦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