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家醫院為精神病患建立“療癒花園”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4-03 10:51:33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療癒,台灣正流行的詞。顧名思義,和健康有關,但又不是傳統上針對病灶的治療,更多指精神心理上的撫慰,是比治療更隱秘更有故事的範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收治精神病患,他們建立了一座療癒花園,有生態池、芒果樹、萬壽菊、紫藤花、練習寫字的“書苑”。這些不是點綴,而是患者生活的一部分。有些樹是患者種的,有些花草是患者照顧的,在這裡工作了38年的護士長張碧鳳,會摘些新鮮的花草放在拒絕與外界溝通的患者面前,吸引他們走出封閉的世界。一名少年患者有一天對來探視的母親説:“這是我的木瓜樹,媽媽。”媽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因為兒子已經多年不和她説話。
張碧鳳自己也有一個療癒花園,那就是花蓮的山水土地。她在15年前遇到情緒障礙,用平常的方法難以克服,便參加了一個課程。當她被帶到花蓮認花識草後,發現自己的焦慮不知不覺緩解了,心情平靜下來。
患者與治療者,原來都需要一座屬於自己的療癒花園。生活中的挫折、艱辛與創傷,每個人都逃不過,如果這些積累在心底,沒及時釋放出去,會造成性格、心理、判斷力的偏差,對環境與身邊人誤解日深,為人處事難再友善誠懇,而是陷入冷漠甚至仇恨的惡性循環。此時,即便學有所成或功成名就,仍然不能給人給己帶來幸福。
台北有一個在地鐵上隨機砍人的大學生鄭捷,香港有一個碎屍雙親的“斯文”的周凱亮,他們犯案前都是正常人,學業不錯,外表斯文,和家人相處也沒有大衝突,但沒有人意識到他們已經成為沒有感情沒有是非判斷的機器人。現在的家庭中,孩子成績不好是問題,身體不好是問題,對人沒禮貌是問題,其他的好像都不成問題。不尊重生命、不以誠待人、沒有感受美與愛的能力,這些關乎人生命品質的重要環節十之八九被忽略了。結果,會産生鄭捷、周凱亮這樣外表規範、內裏冷漠到“非人”的青年。香港一位記者同行旁聽了周凱亮的庭審,他稱周外表毫無殺傷力,但如果注意他的眼睛,會發現他看一切如視“死物”,生命在他心裏眼裏沒有價值,即便是愛他的雙親。而鄭捷更被台灣社會痛恨“沒有悔意”,因為無論聽受害者家屬的哭訴還是法官問話,他都面無表情目空一切。
每個人都需要一座療癒花園,這座花園可以是花草,也可以是藝術、是手工,這些大多於功名無用的東西,卻是有大用之物,與之相守能教會人審美、惜物、感恩、跳脫慣性軌道放鬆身心。對孩子,這是一個健全人格的所在;對成人,這是一個釋放傷痛、拓寬眼界的途徑。每個人生來都是潛在的詩人,有足夠的童言童語為證,原本都可以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卻被太多偏差的目標與情緒帶入歧途。尋找和建立一座屬於自己的療癒花園吧,在那裏校正自己,回到一個健康人應有的態度,更樂觀、堅強、寬容地開始接下來的日子,哪怕負面的東西一樣不少,我們也可以正面應對,就算受傷害,也不至於令自己面目全非。(陳曉星)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