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老照片展覽的內容設計者:願畢生隨侍古籍左右

近日,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首個老照片展在紫禁城神武門展出。一張張老照片,向人們訴説著故宮從“宮”到“院”的百年滄桑歷史。“這些照片用不同歷史時期的畫面,反映時代跨越中的社會變革,體現出一種歷史感和厚重感。”老照片展覽的內容設計者、故宮博物院原圖書館館長朱賽虹説。

 

1977年,20歲出頭的朱賽虹成為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當其他同齡人在五光十色的世界裏闖蕩時,她選擇了在遠離塵囂的故宮裏,與典籍做伴。“我剛進故宮時辦公地點就在壽安宮,這裡是圖書館和藏書之地,歷史上乾隆皇帝的生母曾在這裡頤養天年。壽安宮環境靜謐怡人,四季風景各異。大自然、古建築、古書三者構成的獨特‘氣場’增加了我的定力。”環境和古書的熏陶培養了朱賽虹坦然、沉穩的氣質,與古舊文獻的對話又給她帶來了發現的樂趣。“整理各種古舊文獻,能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收穫,那種喜悅對我來説就像探險家發現新大陸一樣。”

 

隨侍古籍左右,朱賽虹比其他人更懂得它的珍貴,“我進故宮時,圖書館只有幾名工作人員,卻有60萬餘件的藏品要保管,但是相關工作都是細活,急不得。朱賽虹舉例説,一本50頁的線裝古籍,如果被蛀穿了一個洞,就要修100個洞。要是蛀20個洞,就得修補2000個洞。在最初的11年時間裏,朱賽虹先後修復了破損、蟲蛀、鼠嚙、糟朽、霉爛等清宮善本1000余冊。為了古籍更好保存流傳,朱賽虹和同事們長年累月地服侍在古籍左右,給古籍拂塵清理、編目著錄、修復編校、整理研究。

 

“圖書館工作、文物工作有一個共性,就是不斷清理,一次比一次深入。每次清理後我們都會有新的發現。” 2004年到2010年,故宮博物院完成了第五次藏品清點工作。圖書館19個文物庫房的564713件文物、38348件資料,共計603061余件(冊、塊、幅、包等)藏品終於全部清點完畢,並按照文物要求完成了相應賬目的錄入和編制工作。這是自1925年圖書館建立以來最全面、最徹底的一次大清點。“特別是,自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前後,有23萬餘塊清宮經版和書版,陸續存放在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和東華門城樓上,堆垛如山,塵封了半個多世紀之久,從未清理過。”朱賽虹説,她和同事們花費了巨大的努力將其逐一清理並完成歸架,建立賬目,書版架都是經過專家論證的具有高承重、防震、防塵、通風等功能的特製之作。看到各類古文獻在不同的庫房裏得到妥善保管,她感到特別踏實。

 

這次百年故宮的老照片展也是文物持續清理的成果之一。普查清點這些老照片,朱賽虹和同事們需要將一萬多張照片的信息錄入到數據庫中。他們要把摞放在文件袋(盒)裏的老照片一張一張取出來掃描,確認每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地點、內容和拍攝者等信息。“光是著錄老照片的各種信息就有近百萬字,因為很多照片上沒有任何文字,需要查閱很多文獻資料,多方考證、求證”。

 

要舉辦一個吸引人的老照片展覽,光是了解照片的基本信息是遠遠不夠的。在設計老照片展覽的內容時,朱賽虹也像過去辦古籍展一樣,思考如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普通大眾了解展品背後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朱賽虹和籌展團隊的同事們謹慎地選擇要展出的照片,反復斟酌説明文字,配製一目了然的圖表等。稀有的孤品照片,皇宮貴族罕見的生活照,已經消失的建築物照片等等被納入展覽中。

 

“古籍和特藏文獻給了我無窮的知識和無數的啟示,還有無限的動力和探索的空間,我覺得自己理應繼續努力。如有來生,我還將隨侍在古籍左右!”王 玨 張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