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本週在台灣華視播出 鄭曉龍盼觀眾認可

原標題:鄭曉龍盼台灣觀眾認可“羋月”

 

"羋月傳"本週在台灣華視播出 鄭曉龍盼觀眾認可

 

曾經,在網上刷海外劇的國內劇迷對國産劇不屑一顧;如今,內地製作精良的電視劇不僅實現了讓本土劇迷回歸,還走出了國門,以文化輸出的方式對全世界的劇迷展開影響。在這其中,去年熱播的《羋月傳》首當其衝,4月4日起,該劇登陸台灣,而《紙牌屋》的後臺推手Netflix目前也在與鄭曉龍商談《羋月傳》海外播出的相關事宜。在導演鄭曉龍眼中,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傳遞的是一種文化符號,雖然電視劇在語言翻譯上會喪失掉一些“神韻”,但一部展現的人性光輝的電視劇,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的認同應該是一致的。

 

台灣偶像劇沒落是必然的

 

《羋月傳》走上台灣熒屏,鄭曉龍充滿期待。雖然該劇在國內播出時毀譽參半,但在鄭曉龍眼中,《羋月傳》所傳達的家國情懷將會是打開台灣觀眾心扉的一把鑰匙。

 

鄭曉龍拿此前的《甄嬛傳》舉例説,台灣觀眾的評價和大陸觀眾對電視劇好看與否的評價標準很不一樣,比如説陳建斌演的皇上,在大陸被很多人不看好,認為他“顏值”不高;但是在台灣,觀眾對陳建斌表演給予了非常充分的肯定,認為他的表演像一個真正的皇帝。

 

又比如,大陸很多人把《甄嬛傳》看作是一個職場寶典,這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但是台灣觀眾認為《甄嬛傳》是寫愛而不成産生的悲劇,是一個對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批判。

 

如今大陸電視劇的熱播反襯出當年風靡一時的台灣偶像劇的沒落。對此鄭曉龍表示,台灣的偶像劇沒落是一個必然的情況,因為這類電視劇的創作大量來自於日本動漫,而不是來自本土人們的生活和本心,隨著觀眾接觸的代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將這種日本原創題材又炒了一遍的回鍋肉,必將因為不接地氣不走心而流失掉市場。

 

《羋月傳》赴美漢譯英難解決

 

鄭曉龍透露,《羋月傳》也有赴美的計劃,早先美國想跟國內同步播出,但由於時間問題未能實現。目前,美國名聲最響的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Netflix正在與他接觸。但是合作的具體形式還沒有確定,鄭曉龍希望原版播,但對於美方來講,《羋月傳》故事顯得太長。

 

鄭曉龍還曾經考慮過,在電視劇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將每一集的長度剪成跟美國一樣,把國內45分鐘的劇剪成美國60分鐘的播出長度,然後按美劇的方式重新剪接,重新配音樂做字幕。但這中間涉及很繁瑣的工作,比如目前電視劇輸出的先例還不算普及,在國內能把海外影視劇很好地翻譯成中文的人很多,但漢譯英的人才非常少,一些神韻和精髓的東西會在翻譯中流失。對於合作的最終情況,鄭曉龍表示確定後會透露確切消息。

 

而談到與曾經推出《紙牌屋》而在業內聲名鵲起的Netflix合作,鄭曉龍表示,除了商談《羋月傳》,雙方還在合作中美合拍的電視劇《三色鐲》,這部電視劇是一個可以整合全球市場的項目,劇本由王小平親自操刀,製作過程中需要一些美國高科技的方式,同時電視劇面向東西方兩大市場。

 

好品質才有好身價

 

對於國産電視劇走向海外這種國劇出洋的現象,鄭曉龍表示,以前國劇“出洋”基本上是被引進到東南亞,或者中東、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真正進入西方主流社會的國劇很少,産生影響的更加鳳毛麟角。

 

不少影視作品,以白菜價輸出西方,卻無法得到當地觀眾和輿論的重視。鄭曉龍認為,提高我們自身文化輸出作用,是改變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觀要素,我們自身首先要強調作品的商業價值,當一部作品存在市場需求並且獲得認可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白菜價的情況。

 

他舉例説,《羋月傳》在台灣的價格大大高於《甄嬛傳》,因為《甄嬛傳》輸出的時候市場還不存在,但當年的《甄嬛傳》在台灣播的時候超過了任何一部韓劇,所以《羋月傳》再到台灣播,已經具備了先期的市場口碑,獲得高價認購也就不足為奇了。

 

馬上要拍《北京人和紐約客》

 

目前國內現實題材的影視劇越來越少,鄭曉龍認為,這與國內電視劇市場剛剛興起時的情況大相徑庭:比如曾經締造收視神話的電視劇《渴望》,鄭曉龍説當時四個主創一塊搞策劃,最後由編劇李曉明寫劇本;比如前幾年的年度大戲《金婚》,創作靈感就來自於他本人去父母家給老兩口勸架後,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以一年講婚姻當中一個側面,就這樣拍了50集。

 

鄭曉龍接下來要拍攝的《北京人和紐約客》,就將視角瞄準了當下國人在國外的境遇和生活的變遷。這是一部與1994年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人物重合的續篇,談到這部劇的創作初衷,鄭曉龍表示,選擇與當年《北京人在紐約》同樣的題材,並不是為了去製造什麼轟動效應或者想超越當年的作品,而是希望將海外中國人的狀況變化通過時代的發展體現出來。比如20多年前,那個時代出國是非常瘋狂的一件事,大家為了出國拼命,全民出國潮應運而生,而在出國後,經歷比較之後,由於落差産生的愛國主義情緒在國外非常熱烈。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們心態開始變得平和,觀察美國的視角也從以前的仰視變成了平視,對很多問題看得更清楚和客觀。

 

在創作這部《北京人和紐約客》的時候,鄭曉龍已經做好人們會將這部戲與《北京人在紐約》作比較的準備——就好像《羋月傳》總是被提到要超越《甄嬛傳》一樣,鄭曉龍説,自己在創作的時候,從來不考慮超越,因為有很多當時的客觀環境是無法去複製和推倒重來的。在創作上,他只是對這個時代的變化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想法,他希望把自己的感受與體會通過電視劇表達出來。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