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網紅孵化器:員工全是90後 自建服裝品牌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4-25 09:52:59 | 來源: 北京晨報 |
在三里屯SOHO寫字樓一個約300平方米的辦公室裏,徐子涵的公司專門辟出一個很大的試衣間,一排排衣架上挂滿了當季最流行的女裝款式。徐子涵拿起其中一件短款無袖上裝,翻出一個小名牌,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一些修改意見,“這是我們的‘網紅’在聽取粉絲反饋後做出的調整,設計師會根據這個來定版”。2015年11月,徐子涵辭掉了此前在公關公司的工作,與另外兩個合夥人一起創辦了“網紅孵化器”公司。那時她並沒有想到,短短半年之內,“網紅經濟”就躥紅成中國最炙手可熱的投資話題之一。
“網紅經濟”成新風口
“網紅”,也就是“網絡紅人”的簡稱,眼下已逐漸成為社交媒體上對話題人物、意見領袖、流行主力的統一代稱。不過,職業“網紅”更多是指通過社交媒體的強大粉絲量進行變現的群體。
許多依靠自拍、服裝搭配、生活場景照片等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了大量人氣的“網紅”,依靠淘寶電商平臺,將十萬級、百萬級的粉絲轉化為購買力,創造了千萬元的收益。
徐子涵就看到了這其中的巨大商機。他們先後簽約了十幾個具有旅行或健身達人、名校校花、時尚辣媽等個性標簽的“網紅”。簽約後,公司不僅負責他們的賬號運營,還幫他們承接廣告代言、品牌活動,甚至還會對接網絡電視、電影劇組的片約。
這其中,最成熟的産業鏈是幫“網紅”打造自己的服裝品牌,通過電商實現“粉絲基數”的變現。徐子涵的團隊中,有專業的設計師,有專門負責線上銷售和售後服務的人員,還有代工工廠。這塊業務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公司成立至今,一直都處於盈利狀態。
“網紅孵化器”公司的實力體現在公關資源和貨源工廠渠道,而“網紅”的賣貨變現能力則是“孵化器”最為看重的一點。他們往往尋找有潛力的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小“網紅”合作,形成合力實現雙贏。
光大證券的分析師表示,“網紅經濟”已開始受到投資界的青睞。一方面,市場規模極其可觀,遠超千億以上;另一方面,目前的盈利模式可複製性強,成本較低,市場以內生性消費為主,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個別市場份額較大的“孵化器”甚至已經獲得了風投的A/B輪資金。
90後買單“網紅經濟”
徐子涵注意到,“網紅經濟”的消費群體主要是90後。事實上,她旗下的“網紅”也基本都是90後,僅有的一位80後也是出生於1989年。“90後正處在自我認知形成的階段,充滿好奇心。‘網紅’展現出來的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説非常有吸引力”。
徐子涵説,與明星藝人相比,“網紅”更加生活化,會呈現出喜怒哀樂的情緒,讓粉絲感同身受。而在設計産品時,他們會充分與粉絲互動,採納他們的建議,讓他們有一種參與感。
光大證券的分析師認為,“網紅”是一個個鮮明而獨特的性格和人格,十分符合90後對於“自我”的定義。與此同時,90後更願意為互聯網內容付費,這一點遠超80後,因為在後者的成長過程中,大量互聯網資源是免費的。
20歲的任丹陽在北京上大學,她在微博上關注了一位擁有370多萬粉絲的“芳療師”。今年春節期間,她花了599元購買了這位“網紅”銷售的護膚産品,包括據説能治療青春痘的“馬迷純露”。而在鄭州讀大學的21歲姑娘于瀟,從高中開始就在微博上關注了不少“網紅”。那時,她會跟朋友討論某個“網紅”戴過的發卡、穿過的裙子。雖然她説自己現在已經過了盲目崇拜的年齡,但看見她們推薦的産品,還是會考慮買來試試。
在任丹陽和于瀟看來,“網紅”比較沒有距離感,就是“漂亮點的賣衣服的”。閒暇時刷刷微博,看看她們發的美照、彩粧視頻,不失為一種消遣。
“網紅經濟”或臨大洗牌
隨著“網紅”話題越炒越熱,徐子涵明顯感覺到競爭對手多了起來。“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出現了爆髮式的增長。如果説2015年‘網紅經濟’只是興起,2016年肯定是要大洗牌的一年”。有業內人士指出,監管對視頻原創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網紅經濟”即將迎來拐點。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