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朋友圈”不斷擴大 美國南海戰略不得人心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5-18 09:52:0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美國在南海的攪局純屬霸權邏輯下的挑釁行為——這一事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際輿論承認。不少外媒注意到,國際上選擇站在中國這一邊、承認中國立場與主張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盤算”】
菲律賓剛剛選出的新總統無疑給美國本以為胸有成竹的南海戰略來了一記“悶棍”。
路透社此前報道稱,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曾表示,“我要對中國説:‘不要在這裡要求任何東西,我也不會堅持説這是我們的。’”同時,他也表示了共享資源開發的意願。
而據法新社報道,杜特爾特的發言人彼得·拉維納日前表示,杜特爾特願意就南海爭端同中國會晤;還願意同中國建成夥伴關係,以開發南中國海的天然氣和石油,並探索聯合漁業管理系統。
風向轉了後,菲國內敢發聲的也多了。據報道,菲律賓資深海洋法專家、前司法部長埃斯特利托·門多薩日前呼籲菲當局暫停推進針對中國的南海仲裁案程式,為下任政府留下選擇餘地。門多薩也直言稱,菲當局並不理解其他國家根據自身利益採取的行動,如果菲當局宣稱在南海問題上得到美國、日本、越南等國的支持,那只是一種“錯覺”,因為“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盤算,他們的利益與菲律賓的利益不同”。
新的形勢令攪局者更加坐立難安了。同時,隨著南海仲裁案裁決臨近,近期美日越等“挑事者”在國際上施加的輿論壓力也逐漸密集。此前,“美國之音”報道,菲律賓選出了一位新總統後,華盛頓的觀察人士表示,杜特爾特在執政初期可能會謹慎甚至拖延實施前任政府與美國達成的一系列防務協議,包括菲律賓向美軍開放使用5個軍事基地。
在美菲同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日本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日本共同社報道稱,為了加強對中國的制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打算在七國集團(G7)伊勢志摩峰會上向歐洲施壓,要求共同關注南海。但是,共同社的報道也指出,此前在4月廣島舉行的七國外長會議上,各方匯總聲明稱“強烈反對”造成緊張升級的單方面行動。“以去年與中國簽署超過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40億元)鉅額經濟訂單的英國為首,歐洲各國正紛紛與中國加深關係。”該媒體稱。
眼看著願意陪美國玩的“小夥伴”越來越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難道美國還沒有整明白?
【“中國有權維護周邊地區安全”】
然而,清醒的國家到底是多數。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阿拉伯國家根據在卡塔爾首都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上通過的《多哈宣言》,目前已有約40個國家公開支持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此前,東盟的文萊、柬埔寨和老撾;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和印度;東歐的波蘭和白俄羅斯;南亞及中亞地區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岡比亞和斐濟等國家,都已公開表達了對中國的支持。而俄羅斯衛星網則報道稱,根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的表示,毛裡塔尼亞和委內瑞拉政府也都分別發表聲明呼籲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方式來解決有關南海問題;加蓬外交國務部長最近也致函,明確支持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據外媒報道,阿盟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表示,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中國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問題上的立場;並強調,“阿中將繼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支持”。
當然,更加值得關注的是與南海周邊利益密切相關的東盟國家的態度。此前,在文萊、柬埔寨和老撾東盟三國與中國就“堅持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達成一致時,外媒就迅速聚焦。日本《讀賣新聞》稱,“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已開始瓦解”。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石油資源豐富的文萊正感受到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壓力,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公開支持北京。與此同時,面對這場糾紛,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正努力置身事外。”
雖然按照南海地緣政治業已形成的大邏輯,東盟國家大多數願意在中美之間“搞平衡”。但是美國過分的軍事挑釁也給東盟帶來了更認真思考自己選擇的機會。“亞洲較小國家正在面對戰略關鍵時刻。尤其是在該地區的海上爭端升級到了危險程度的時候。”新加坡《海峽時報》刊文稱,儘管東盟在南海主權要求問題上是中立的,但它也必須掌握主動權併發揮重要作用,否則,東盟將聽任中美衝突的“擺布”,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連美國人自己都意識到,這樣一味挑釁下去恐怕是不行的。美國《財政時報》日前刊登題為《五角大樓正危及我們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的文章稱,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美中經貿關係一直是與國家安全政策相脫離的。軍事和地緣政治競爭固然在加劇,卻並沒有影響雙方經貿關係的蓬勃發展。不過,“今後不再如此了。”該文章悲觀地痛陳,“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角力正呈危險態勢,它將損害貿易和投資關係”;“美國防長和艦隊司令們通常不懂中國。如今我們需要能貫通政經和國家安全問題的有大局觀的外交官。美國企業和投資者以為平安無事的空間正逐日縮減。不論我們喜歡與否,中國都有權維護周邊地區的安全。”
日本《每日新聞》也刊文發問,“在南海問題上,日本的角色也很重要,但過於積極真的合適嗎?”該媒體稱,“強加成本戰略”是為達到維護南海和平的政治目的而採取的手段,但如果中國不顧一切地進行反擊,則該戰略無從成立。
【“不要成為美國對華遏制政策一部分”】
事實上,域外的國家也逐漸不想按照美國的遊戲規則玩了。
比如印度:日本外交學者網站刊文稱,印度並不贊同美國所宣稱的自己有權不事先通知他國而“不受干擾地通過”其沿海水域,尤其是被認為屬於他國領海的水域。事實上,新德里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與北京大體一致,都認為外國軍艦在進入一個沿海國家領海或專屬經濟區進行“無害通過”之前應該通知該國。“新德里知道它不能支持美國的伎倆”,該文章稱。而印度《第一郵報》此前在美國防長卡特訪問時就曾刊文稱,“印度必須頂住壓力,不要直接成為美國對華遏制政策的一部分。”該文章強調,印度不能忽視與美國結盟以實現自身戰略抱負所包含的巨大風險。印度還必須考慮到本國周邊的基本現實。
比如俄羅斯: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俄外長拉伕羅夫近日表示,所有南海問題當事國都應繼續尋求各方可接受的政治外交解決途徑,非直接當事國必須停止任何干預手段和使問題國際化的企圖,對南海問題的炒作和使其國際化的企圖“毫無用處”。
再比如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稱,在歷史、文化、語言、共同的價值觀和種族等等條件的制約下,我們一般會和美國同處一個陣營。因此,澳大利亞總是追隨美國對於中國的看法。澳大利亞的政客和評論家似乎無法從中國的角度思考衝突的來源。我們為什麼不試著站在中國的立場上,想想美國的“亞太支點計劃”是什麼樣的?“我們該如何讓行動與反應的惡性循環停止下來?”該媒體刊登的另一篇《直面南海現實》的文章稱,澳大利亞必須更加仔細地考慮利益攸關的到底是什麼?實際上接受中國的立場並不會導致重大的物質損失。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會在該區域實行海上控制運輸限制,那樣做會損害中國自己的經濟。
在這個愈發複雜的世界,擁有最多關係的國家某種程度上也就擁有最大的力量。正如學者安妮-瑪麗·斯勞特所説,“外交是一種社會資本;它取決於一個國家外交聯絡的密度和覆蓋範圍。”這就是為什麼全球輿論界都在關注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逐漸獲得的外交優勢,和美國逐漸失去的人心。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刊登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約瑟夫·奈的文章稱:美國的真正問題並不是被中國或其他競爭對手超越,而是眾多的其他參與者(包括國家和非國家主體)權力資源的增加給全球治理帶來的各種新障礙;換句話説,真正的挑戰是無序狀態——即沒有能力完成預定目標。
“美國的戰略實力受到了制衡,它已經消失在了多極世界的格局當中。”法國《費加羅報》刊文説得更加直白:從戰略的角度看,美國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實際上是一種無序的收縮。它既不知道如何贏得戰爭、如何維護和平,也不知道如何在聯盟中尋找繼任者。
不過,或許美國更加不知道的是,其地區霸權規則大行其道的時代已經走進歷史了。(宦佳)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