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給側著力實現新躍升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1-25 09:21:43 | 來源: 法制日報 |
“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定位、依據、目標與施策重點。領會好、領會透這一精神,我們才能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瞄準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堅戰,培育增長新動能,開創發展新局面。
生産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産的目的。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産目的。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構成宏觀調控的兩個基本手段,需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以供給側為重點,還是以需求側為重點,要依據宏觀經濟形勢作出抉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問題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比如,一些行業和産業産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産品還依賴進口。再比如,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有些農産品卻不能很好適應需求變化,群眾不買賬。還比如,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産品卻沒有變,品質、服務跟不上,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從供給側發力,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正在深刻調整,國際市場有效需求急劇萎縮,迫切需要我們找準在世界供給市場上的定位。國內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這些問題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供給結構錯配問題突出。因此,必須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的新躍升。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從生産端入手,重點是促進過剩産能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一次次科技和産業革命,帶來一次次生産力提升,創造著難以想像的供給能力。當今時代,社會化大生産的突出特點,就是供給側一旦實現了飛躍性創新,市場就會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回應。因此,推進供給側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讓科技的飛躍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人民的福祉,説到底要靠生産力的進步與躍升。深化認識、下定決心,動真碰硬地幹下去,我們就能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