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感、創新、無私——中山先生留給兩岸青年人的啟迪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

 

中國夢就是兩岸全體中國人的夢,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社會的繁榮安定也是實現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部分。今年是辛亥革命105週年與孫中山150週年,再次激蕩起兩岸同胞對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思考。然而,當此紀念之際,台灣當局卻完全背離孫中山思想的期望,企圖勾結外國反華勢力與各種分離主義勢力,用“力抗中國”的思維來搞“文化台獨”“經濟台獨”與“政治台獨”……。民進黨當局這些荒腔走板的行為,其實已經違背了孫中山先生當時寄望“振興中華”的理想“初心”。

 

反觀大陸,不僅繼承了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偉大思想的精華,並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實踐的思想精髓,為中國的未來規劃出“兩個一百年”完成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宏圖大業,正走在邁向強盛的道路上。從這個局勢發展來看,台灣青年人同為擔負祖國未來的主人公,理應攜手大陸的發展,讓自己成為服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的尖兵,用博愛的精神與天下為公的思想,來當一個統一後的新中國人。本人更認為,責任感、創新與無私才是創造兩岸富強統一的新動能,應是團結一切反獨與反對反華力量的共同價值觀。

 

首先,責任感是一個民族復興與國家富強的根本,更是堅定祖國統一的決心。家和萬事興,許多曾經面臨過分裂而後又統一的國家,他們對於祖國統一的信念就如同一種責任感,他們會因為這種責任感,努力地為自己的國家統一各展所長地奉獻心力。孫中山博士就有強烈維護祖國統一的責任感,更把祖國統一放在他完成富強中國的重要前提,美國也不例外,正如電影《林肯》所述,以堅決統一美國的責任感來拒絕南軍用“願意放棄黑人奴役權,企圖換取政權存在”的談判條件。由此可見,在維護國家統一完整問題上,中美兩國人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一樣的。

 

當國家與人民有責任感時,才會把工作做得細緻與完美無缺;反之就會導致民族與國家衰敗的困境。愛國不是一種很難表達的心意,更不需要到處標榜自己,把手邊的事情做到最好,把國家給於你的任務盡心完成就夠了。就如同德國的工業之所以會讓世界佩服其精細,其實就是來自他們員工的強烈責任感與想把工作做到完美的堅持。相對的,就算有孫中山博士這部“建國方略”經典為藍圖,沒有責任感的施工者也會讓藍圖裏許給人民幸福的宏景變成泡沫與泡影,甚至還會造成社會安定的不確定性。不論是食品安全或是公共安全,企業對於人民的安全責任感與官員對於企業牽扯人民安全的監督責任感,都是我們在大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前的重要態度,更也是不斷鞭策自我與實現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和個人中國夢的核心鐵律。所以,責任感對於全體中國人來説,或許有個人層面與民族層面的不同,但不會因為兩岸制度的不同而出現不一樣。

 

其次,創新是豐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與完成個人中國夢的重要關鍵動力。創新性的發展,不論是對企業、個人還是整個社會來説,也是民族復興與國家強盛之源。從台灣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經濟起飛與大陸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我們都會發現創新進步對於整個大中華經濟發展、國強民富的重要意義。本人參與海峽論壇時曾參觀了海滄新區開闢的兩岸同胞創業發展的創新園地,很直接的感受是,兩岸攜手創新與發展的腳步並沒有因海峽的距離而拉大。許多在島內的台灣同胞也希望主動貢獻他們創新的成果來參與祖國一帶一路的建設。

 

雖然,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造成了兩岸關係現今的局面和未來的不確定性,但本人堅信,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在同一個祖先遺傳的優良基因與孫中山先生創立的民族復興的號召下,兩岸同胞一定會創新性地找到彼此和平發展的新道路。兩岸同胞也不會因有些“台獨”分裂勢力的挑撥,而放棄創新成果的共享。作為一名台灣青年,也應不僅是留在大城市為祖國的復興建設而服務,更應該有到鄉下去與大陸同胞一起打拼、一起為祖國一片片的大好江山服務的建設心願。到時,兩岸的密不可分將體現在現實生活上的彼此攜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的重要夥伴與親人。所以,本人認為,應鼓勵兩岸同胞繼續創新,不僅是産品創新,還必須在思維上做更多創新性的嘗試與挑戰,讓整個大中華都成為大家完成中國夢的舞臺。

 

第三,無私就是協助兩岸同胞完成中國夢與維繫關係良好的核心精神。孫中山先生提倡的“天下為公”的真心服務思想,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裏公平分配的精神,是促進兩岸深入交流與完成統一的重要基石。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需要無私的態度與天下為公的思維。我是兩岸家庭成員,太太是大陸籍,從家務事到財政管理,事事觸及最基本的生活關係與兩岸關係。如果有一方老斤斤計較自己付出太多與過於在乎自己的家人是否被照顧,甚至於積極壟斷家庭利益分配,那夫妻的相處恐怕就會出現嚴重的不確定性與溝通的障礙。當然,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複雜多了,不過無私的精神與天下為公的思維,仍然是打開兩岸民眾溝通的鑰匙。近年來,買辦文化對於兩岸紅利平等分享的損害,以及與台灣基層老百姓出現溝通阻礙的問題,都可以以無私的態度和天下為公的思維來解決與開啟。換句話説,假如台灣基層老百姓得到紅利,有感大陸的照顧,他們肯定很願意拉著大陸的手,天天與大陸話家常,甚至會有不少人才願意報效祖國,到時不就是得人才而得天下嗎?所以,在兩岸紅利上,我主張大陸應該公平分享給兩岸民眾,讓紅利變成民眾幸福的幹貨,而不能變成買辦們圖利的私貨。

 

在兩岸溝通的場合上,應該真正聽取台灣基層老百姓的聲音,而不是過於在乎台灣黨政相關人士與所謂管道的看法,讓台灣基層老百姓聲音完整自然的表達出來,讓兩岸都有心靈契合溝通的機會,而且這樣也不會讓一些“台獨”分裂勢力有挑撥的空間。當然,關於台灣同胞的就業問題,本人也認為應該用天下為公的態度,只要來者有才華有理想,本身是與民族,國家和公司的利益的相一致, 本人建議大陸各界無畏地去協助與雇傭他們,讓他們把大陸當成舞臺與家,盡情發揮自己的中國夢。

 

總之,在這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發展的關鍵時刻裏,責任感,創新與無私就是完成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的三大重要態度,也是兩岸青年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與統一中國的努力方向。在大家擔心兩岸關係的發展會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而出現不確定的同時,真心別忘了自己也是創造兩岸統一歷史的英雄人物,更別忘了這三種重要態度是可以讓自己成為完成中華民族大業與祖國統一的重要推手。

 

希望大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共勉之。

 

(本文作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臺籍博士生 王裕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