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駛入快車道 101個國家作為貿易貨幣

圖片默認標題

人民幣。網絡資料圖

 

原標題:已有101個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其貿易貨幣之一人民幣國際化駛入快車道

 

隨著人民幣今年10月1日被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躋身國際權威機構認可的國際儲備貨幣和“可自由使用貨幣”俱樂部,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人民幣國際化駛入了快車道。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發佈的9月人民幣追蹤報告顯示,目前已有101個國家使用人民幣作為其貿易貨幣之一,使用人民幣開展貿易的國家持續增加,無疑是對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努力的有力支持。

 

離岸人民幣市場蓬勃發展

 

據統計,過去兩年來,在對中國內地和香港進行直接支付時,人民幣佔比超過10%的國家新增7個,總數已達到57個。路透社稱,10%的里程碑是SWIFT用來衡量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用人民幣支付結算的一個門檻。在使用人民幣支付的101個國家中,支付額佔比達12.9%,較2014年10月的11.2%提升近2%。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使用人民幣開展貿易,人民幣離岸市場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華爾街日報》如此評價。

 

歐洲地區人民幣支付清算超過半數在英國進行,英國已超越新加坡成為第二大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SWIFT今年4月統計顯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間,英國的人民幣支付額增加21%,英國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全部支付業務中,有40%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是該支付通道中使用最普遍的貨幣,遠遠超過緊隨其後的港元(24%)和英鎊(12%)。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彪對本報記者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建行在英國的人民幣清算行清算量已超過11.5萬億元,是亞洲地區以外最大的人民幣清算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歐洲與中國內地和香港間所有人民幣直接支付,有67.3%在英國清算。

 

倫敦金融城政策主席包默凱很高興看到人民幣成為世界上最常使用的支付貨幣之一。他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又一個新的指標,見證了離岸人民幣市場作為一個整體正在蓬勃發展壯大。倫敦金融城相信,伴隨著人民幣債券的發行、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以及對外直接投資中使用的增加,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地位不斷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將為人民幣全面融入全球金融體系鋪平道路。“作為世界領先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倫敦已做好準備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新加坡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同樣迅速。新加坡是東南亞人民幣存款最多的國家。截至今年6月底,新加坡人民幣存款總額達1420億元。雖然被倫敦趕超,新加坡依然是區域內提供離岸人民幣産品和服務的中心。匯豐銀行最新發佈的人民幣國際化研究報告顯示,新加坡企業使用人民幣的比例從2015年的15%增加至2016年的26%,是中國以外使用人民幣最大的群體。

 

韓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進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計劃將首爾打造成亞洲僅次於中國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據韓國銀行統計,2016年第三季度,韓國出口貿易中人民幣結算金額達22.39億美元,佔比1.84%;進口貿易中人民幣結算金額為9.73億美元,佔比0.95%。韓國政府表示,將積極鼓勵韓國企業在對華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努力把人民幣在韓中貿易項下的結算比例提升至20%。

 

對國際金融體系意義重大

 

SWIFT的報告稱,人民幣繼續保持全球第五大貨幣地位,且支付額佔比增加到2.03%,這一數據在8月還是1.86%。和8月相比,9月全球人民幣支付額增加10.02%,這一增速高出所有貨幣平均增速近1%。

 

“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對中國非常重要,對整個國際金融體系也意義非凡。”包默凱對本報記者表示,由於市場對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和服務需求旺盛,我們看到大量的雙邊商業關係在英國蓬勃發展。英中兩國政府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兩國企業在技術、産能等方面的合作不斷增加,這有助於增強兩國市場的創新和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倫敦金融城一直支持英國長期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這符合兩國企業的共同利益”。

 

李彪分析認為,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英國已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投資目的地,中資企業需要在英國進行籌融資,並進行有關外匯及大宗商品的套期保值。李彪認為,客觀需求使得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前景樂觀。滬倫通的推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球企業可以以倫敦為平臺,通過滬倫通投資中國,同樣,中國企業與投資者也可以利用此機制在英國市場尋找籌資與投資機會。

 

從今年6月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央行)將人民幣金融投資納入新加坡官方外匯儲備。其發佈的公告稱,此舉是對中國金融市場穩定發展和自由化進程的認可,也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在其全球投資組合中對人民幣資産的接受度日益提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局長羅惠燕表示,將人民幣金融投資納入新加坡官方外匯儲備是及時舉措。這表明中國金融改革開放不斷向深層次邁進,人民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韓國西江大學經營學教授丁有信認為,在宏觀層面上,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降低韓國匯率波動風險。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將推動韓國貿易項下及資本項下結算的貨幣多元化,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在微觀層面上,隨著中韓自貿協定(FTA)的正式生效,使用人民幣開展貿易將為韓國對華進出口企業提供極大便利。“隨著韓中兩國貿易額的逐年增長以及兩國金融合作的不斷深入,人民幣國際化在韓國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中國交通銀行首爾分行總經理南光赫表示。

 

(人民日報記者 李應齊 俞懿春 馬 菲)